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未能一路順風

平治最新推出的CLA,其中blue efficiency型號的風阻達到0.22的「概念車級數」,引起了車壇譁然。

與此同時,看了一篇關於Warburton買來內地汽車以測試一下質素,提到吉利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未能抵禦橫向風勢,導致在高速公路上不夠穩定,吉利大方承認他們根本沒有把吉利汽車送進風洞測試,原因是內地根本只得兩個用來測試汽車風阻的風洞,加上內地汽車以在大街小巷穿梭為多,在資金緊絀下,他們亦寧願花費於其他消費者較容易察覺的東西上。

之所以與此相提並論,是想指出風阻測試對汽車質素的重要性。風阻,很多人都以為以低為好,事實上越低風阻,汽車也就更省油,所謂「破風而行」,並不是叫你真的硬蹦蹦的與風為敵,而是怎樣令迎面而來的風順利疏導。自從人類發現了水滴型汽車的風阻最低,於是汽車也一道以流線型為之「低風阻」,很多跑車都用了這一招達到效果了。當然,另一種達到低風阻的方法,自然是把所有可以導致風阻的東西如輪圈、望後鏡都收起來,於是為什麼後來有些以超低風阻聞名的汽車,總是有些科幻的感覺。

到了近幾十年,電腦測試流行,車廠不用製作真車已經可以在這些器材上設計出低風阻的設計,近年除了強調車身的線條外,包括眾多超級跑車在內的車廠也在底盤上下功夫,把車底的氣流疏導,也解釋了為什麼目前的汽車看來不是那麼「流線型」,也一樣做到低風阻的效果。

當然,車廠不一定一味追求低風阻。除了設計上要遷就顧客口味外,對跑車來說,下壓力反而是汽車穩定性的重要元素之一,最近推出的多款法拉利的外型古靈精怪,就是為了在破風時帶來強大下壓力,這些下壓力在高速時動輒以百公斤計,絕對不是等閒。當汽車業的技術一日千里,中國汽車業不好好研究這些造車「基本功」,也很自然未能做到「一路順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