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生草藥

有時當財經演員,也不代表你可以當生草藥,UP得就UP。

還記得某位聲稱自己事前做足功課的股評人,有人打電話來問華晨的前景如何,她說一大堆無謂東西,然後說大陸人不買X6,不買M3,你說有甚麼市場?

她不知道的是,那段時間,寶馬剛好推出華晨寶馬生產的新5系長陣版。她一說,我心想:下一次華晨公布業績,應該可以勾她舌根出來,結果她現在有人再問華晨,唯有「死死地氣」的說她的前景不俗。

錯,已經該打,明顯地沒有做功課,還要不認錯,更該打。我等香港人本來對內地汽車市場的認識已經不多,但至少有sense。X6、M3,從來都不是內地人那杯茶,三大德國車廠的牛油與麵包,是中型轎車而不是SUV。何況寶馬做的是真正運動型的所謂SAV,這個市場,大概保時捷在做獨市生意。所以你要看內地汽車股,不是隨便看幾篇報章,看幾個新聞稿就可以知道,是要一直貼市,不斷留意內地人的口味來定奪。

又好像吉利,很多人見他業績好但股價沒有動靜,常常打來問那財經演員,又給她弄得團團轉。你只要想起吉利吞併富豪的協同效益就會知道,吉利賣得好,不關富豪事:富豪賣得好,不關吉利事。吉利不但沒有因為收購富豪而有甚麼即時的得益,目前還要小心奕奕,不敢亂把富豪歸入母公司,因為富豪這個品牌,是要來保育而不是沾光的。有點像娶了個漂亮老婆卻不能洞房花燭,得個睇字。

有些東西,沒有知識就不要亂答。你雖然已經不是甚麼證券公司的分析員,但也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搞黎搞去


在日內瓦車展中,豐田展出了更接近投產階段的FT-86概念,外國傳媒稱為「Toyobaru」(即富士和豐田合作生產的雙門跑車計劃),終於不只樓梯響。

既然先來兩個英文字母再來個「幸運86」,稍有知識(或者有看《頭文字D》)的車迷都知道這是懷AE-86的舊。老實說,我不覺得新車有任何AE-86的影子,反而有點像豐田在美國旗下品牌Scion的tC。當然,大家強調的是:水平對向引擎,也就是富士的招牌。

小型跑車這個市場,在美國的確歷久不衰,豐田的大中小跑車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日子,Celica、Supra、MR-2三寶不在話下,AE86也在「籐原豆腐店」的神話下化腐朽為神奇,但計劃一路發展下來,給人的感覺像因為人家起哄而設計,日本跑車的市場又總是像海鮮價,加上車廠高層沒有多少過像Carlos Ghosn一樣義無反顧,所以要像Fairlady Z/370Z般成功復辟,絕對不容易。

我反而密切注意富士的版本又會如何。間諜圖片不是沒有,但富士那邊廂到現在也只是以支架加模擬內部機件顯示自己的研發成果,完全韜光養晦,讓豐田這個「後母」得到所有榮耀。富士在豐田治下的命運如何,仍然是廣大車迷所關心的。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更多外判?


日本的地震,不只做成生靈塗炭,對日本車廠更加造成很大打擊。

地震發生那天,其中一張對車迷震撼的畫面,自然是正在等待付運海外的新車被堆在一起,然後就是日產車廠旗下的Infiniti新車,因為互相碰撞而著火焚燒,還有大發車廠似乎也是重災區,如今三大車廠仍然未開始復工,情況非常嚴峻。

對外國的車市,日本汽車出口無期,由零件到汽車都暫時不可以出口,供應自然會緊張。即使日本在世界各地都有車廠,但有些高級品牌不是依賴日本的總廠供應就是要先運來零件再組裝,代理缺貨的情況下也會影響銷售成績,顧客想買日本車也隨時望門輕嘆,如今核危機更成為了所有人的夢魘,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莫說日本車,就連其他日本產品的廠房都受影響。看來未來有一段時間日本的車市都不可以恢復過來。

當然,目前最重要的是人命安全,生意這回事相對來說沒有甚麼大不了。面對日本工人的高工資,日本車廠目前除了少數製造微型車的車廠與及豪華分支基本上還是日本製造外,車廠已經盡量在售賣地生產汽車,只是經此一役,究竟會否加快車廠連這些豪華品牌汽車的生產基地都完全遷到其他國家?實在要拭目以待。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愛硬不愛軟


提起硬,不可不提現今新車的輪胎尺碼。

尺碼大小未必是最關鍵的,反而扁平率才是參考數字。大家常常看到215/35R 18,18吋胎軨反映不到輪胎有幾薄,反而看到扁平率(即胎壁相對輪胎的比率)就是看中間這個數字。只有35%的扁平率,可想而知胎壁有多薄,就算懸掛有多軟,輪胎本身不足以消弭路面傳來的震盪。加上香港的路面普遍偏爛,坐上去的乘客不會太舒服。

但我們偏偏愛這種輪胎。有些人覺得扁平率低的輪胎,在過彎時胎壁因為重心轉而影響貼地性能相對「厚胎」較少,但大部份人關心的,卻是外觀問題。大家普遍覺得,小小的輪拱勉強撐著巨大的輪胎,除了更有「跑感」外,美觀性也比「厚胎」高。車廠又不知怎的,除了官方照愛用薄胎外,配上「厚胎」而設的「胎軨」設計也特別老套,由寶馬到凌志到奧迪,一拼之下,先敬羅衣後敬「車」的車主們都自然乖乖就範,寧願屁股受罪。

當然,人類就是喜歡本末倒置,他們不會願意承認,進了車廂,外觀再漂亮也就跟自己無關。由操控到外觀,我們受硬不受軟,千夫所指(包括坐在你後面外母)也在所不惜。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一味要硬


跑車這期除了時興七彩蝦條姐姐外,反其道而行的,是黑碳。

不知何時開始,大家奉碳纖維若神明。鑽石的堅硬,也是原於碳,於是碳纖維有著被傳統鋼鐵更硬與及特輕的特性,當然成為了跑車製造商甘之如飴的用料。結果LF-A開發半路中途都要從新出發採用大量碳纖維,啞黑色的代表顏色也就成為了各大車迷爭相冒牌的目標,與七色彩虹的鮮艷成強烈對比。

另外有些人,中了《頭文字D》的毒,只是把車頭蓋的物料換上碳纖(或者噴上啞黑),幾乎以為是「事故車」索性連漆油錢都省回。回想當年,有「慳家」車主為被撞座駕「補粉」也可以理解,但如今一輪碳纖熱,左修右補反而被當成有型,加上成八字型的左右車輪束角,立即變成警察路障常客。

今天的跑車,似乎「越來越硬」,究竟有朝一日,會否變成F1那麼硬?到時駕駛者是否要好好鍛鍊頸部肌肉,和阿朗素看齊,否則難以抵抗強大G-Force?男人和跑車,總是強調硬的好,那究竟以柔制剛又是否從此式微?真的如此的話,遲早絕跡的汽車類別,就是像第一代Mazda MX-5這些軟得來充滿駕駛樂趣的軟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