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左手又係肉,手背又係肉


萬事得很喜歡把MX-5不斷申報健力氏紀錄。

的確,頭三代加起來的銷量有九十萬輛。當中相信有一半是頭兩代賺回來的。瘦田無人耕,這幾年德意日上中下都有Roadster款式夾擊,但MX-5每年仍然賣出兩萬輛。一算五個年頭,自自然然又有十萬輛進賬,繼續在健力氏紀錄中遙遙領先。

萬事得也不是不思進取的。MX-5已經由當年模彷Lotus Elan悠悠閒閒卻又充滿樂趣的Roadster,變成德式剛硬的Sophistication。老實說這一代是有點被來勢洶洶的德國車廠牽著鼻子走了,連Retractable Roof也推出,雖然是方便,但就是不夠軟蓬正宗。加上那個大笑口的Corporate Grill,真有點趕客。

第四代,盛傳會聯手和快意合作。眾所周知Alfa Romeo曾幾何時也有同樣膾炙人口的Spider,一樣以優雅悠閒的慢活態度自居。兩者似是天作之合,但實際上怎樣磨合?結果又會否變了豐田86和富士BR-Z不知如何分辨?兩者又會否互相淡化固有的特色,愛快的勾魂奪魄造型又會否和萬事得的英倫懷舊互相殘殺?無論如何,你要我由Elan和Spider中選一個經典造型出來做代表,真是學黎明金句:「左手又係肉,手背又係肉」了。

八號半汽車


奧迪A4做壞很多規矩。

先是忽然三年一「中改」(if not大改),說是要迎戰死對頭的大改寶馬三系和平治C-Class,繼而是最近一代的A4,身型大膨脹,已經變了前幾代的中型房車,滿以為寶馬上一代的3系已經是順應潮流大了點,對這級別汽車的體積還有點堅持,怎知新一代一出,底線立即失控,迅速與A4身型看齊,雖然真身看來沒有照片那麼震撼,但大幅膨脹是事實。最新C-Classspy photos(如圖)一出,也就知道平治也要跟風了。

Proportion, proportion. 曾幾何時,車廠很堅持體型這回事,懶理很多人投訴三系後座不是人坐的也一於少理。Ultimate driving machine嘛,干乘客底事?但今時今日說proportion,又可能有不同的演繹,proportion嘛,當然說比例,你看新一代的3系,四個輪圈用盡四邊角落,車身低矮得有點像跑車,一看就知是運動身型,車評家都讚不絕口,這些才叫proportion嘛!

OK,又說得過去。那麼又為什麼要有1系?C-Class底下的新A-Class,有很多人已經把它和當年的190E相提並論了(雖然190E是四門房車,但不要忘記他們還有另一測試中的秘密武器--CLA)A4底下的A3,新一代很大機會首次推出四門房車,還未計姊妹品牌Seat還在生產舊A4Exeo上市,即是說,這個segment一直也有需求,只是弟弟升格變哥哥,以前換車是由A4A6C-ClassE-Class,現在卻是繼續原地踏步。Size Matters。

但話得說回來,你看寶馬
5系、平治E-class和奧迪A6,雖然也有長大,但幅度不及「弟弟」。是不想和毛利更高的7/S-Class/A8爭?還是一級一級上,終究會影響Bentley/Rolls Royce (忘記Maybach罷,平治已經放棄了這個市場,弄來弄去仍然是要S-class獨力支撐)?你記得豐田Corona/日產Bluebird「二哥的故事」嗎?今時今日不同的結局是,它們還有中國這個市場,當八號鞋和九號鞋永遠都不對路時,多得中國這個最愛八號半(甚至八又四分三號—像A4L, 325Li…)的對象,我們才會見到越來越多歐洲premium車廠強攻這種「半號size」的房車。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必然就範



遊戲規則這回事,理你之前玩得有多好,一旦洗牌再來,你也要遵守。

我在說撞擊測試。美國的Insurance Institute for Safety (IIHS),是公認的其中一所權威撞擊測試專家。多年來的多項新猷如Roof Strength Test,眾多車廠由「牙痛咁聲」到乖乖就範,一次又一次證實了車廠「不為也,非不能也」。一試便知龍與鳳,以安全耍家的車廠,都不只一次因為這些新猷而中伏。

類似的中伏事件,當年Euro NCAP也有。當年的汽車撞擊測試,一般以四十多公里正面撞向混凝土牆為基準,平治寶馬一向都玩得出神入化。誰知Euro Ncap一出,指這些模擬場面根本不切實際,於是偷偷在市面買真車回來,然後來個六十四公里offset(即只半邊撞向混凝土牆),一眾平治寶馬立即現形,不是,變得不似車形才對。堂堂歐洲名貴汽車,淪為兩星級極品,然後,當然是鬧、鬧、鬧,罵Euro NCAP不公平、不科學。結果?今時今日的汽車,在Euro NCAP中全取五星幾乎是必須的事。

再後來的Pole test、保護行人測試,也一樣是惹來大眾譁然,我們才發現原來一條燈柱可以那麼恐怖,然後越是說自己安全的車,你在街上遊魂時最好不要遇上,你畢竟不是混凝土牆,卸力是為保護乘客不是行人。結果?現在的汽車越來越多有側撞氣袋,車頭的設計也越來越保護行人,富豪甚至有保護行人的氣袋,又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那這一次,IIHS做了甚麼激怒了一眾名牌?以64公里只以一小部份(幾乎只是以沙板迎戰)撞向障礙物,目的就是模擬真實的撞擊,通常不會是正面硬撼,而是忽然撞到一棵樹、一支燈柱,又或者對面線的汽車,裡面那位人兄在講電話稍為偏離道路,當只有一小部份的車頭承受所有力量時,本來用作主力吸收撞擊力的車頭就起不了作用,於是我們平時看到片段中堅硬無比的車廂,立即大變形,包括平治寶馬凌志,反而富豪見真章,從片段可見,他們怎樣加強了車頭的陣柱,於是當受到同樣的撞擊測試時,富豪的殘骸還見得人,其餘的一律給IIHS給了PoorMarginal的「黑豬」。

可以預計,一眾輸得慘烈的車廠必然口誅筆伐,但歷史告訴我們,汽車的被動安全一往直前,他們必然就範。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億萬如濕碎


貧富懸殊,原來在歐洲也很嚴重。

我不是說人。我說車廠。剛剛《經濟學人》有篇文章數了一遍歐洲車廠的業績,閒閒地一蝕蝕十億!美金啊!不是港元!bb(illion)聲不是mm聲的,好像錢不是錢的,歐寶不在話下,像亞視一樣長蝕長有(當然還有GM這「不離不棄」#--幾乎想用售樓書那麼細的字寫解釋#為:曾經想棄但未棄);但福特我到現在也不明白,產品和福士平起平坐,但業績天與地,人家福士和豐田可是「頸對頸」遇強越強至於標緻雪鐵龍,又是蝕十億!我知歐洲某些國家欠債不只幾千億,但億億聲好難聽嘛!

所以我常常說,你本身分得的「餅」夠細,有甚麼損傷都不夠人傷。之前那篇說本田,蝕盡還是那幾萬輛,不及人家以歐洲作基地的,閒閒地每年賣過百萬輛車,基數大蝕得壞。但話得說回來,平治寶馬這些premium brand銷量與盈利都有顯著增長,連Jaguar Land Rover這「印資英品牌」也忙到氣咳,買Range Rover Evoque還隨時有waiting list!那麼你說,歐洲其實有多少有錢人完全沒有受歐債危機影響,又或者其實是福士越噬越猛,才令其他品牌真的「見血了」?

我甚至在想,到底歐洲車壇會否衍生歐豬四廠(隨便說都不只四間:福特、PSA集團、歐寶、雷諾、快意…),又會否成為歐盟的另一處火頭?歐洲人會否傻到忽然來招保護主義,把火頭延伸到近年亦步亦趨的韓國品牌?無論如何,歐洲這幾年,已經視億萬如濕碎了。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醫得頭來



上一年我說了很多本田壞話,終於到了今年以來,本田在美國的銷量有了很顯著的上升。

首先是成為眾矢之的的本田思域,竟然成為了本田的銷售火車頭,將屆款尾的Accord,氣勢仍然不差,再加上CR-V推出以來賣得很理想,於是三管齊下,和去年七月比較,竟然有了四成的增幅。

至於Acura這豪華品牌,就更加扭轉劣勢,RDXILX兩款新車推出,前者其實和CR-V用同一底盤,後者更被人戲謔為「豪版Civic」,但仍然賣得很好,看來網民咎病的鬼面罩,不是Acura過去兩年表演不濟的原因,而是過去兩年的產品一直得不到消費者的歡心,好像RDX換了個好引擎,ILX其實也不是真的只多了真皮座椅的Civic,這些消費者不是不「挑通眼眉」的。

當然,本田在歐洲仍然是慘不忍睹,但現在除了福士外,哪一所車廠不是陷於水深火熱中?尤其是福特,剛公布的季度業績出現虧損,過去在歐洲的火車頭也位竟然變成負累,反而本田從來沒有靠過歐洲生活,所以在美國賣得好,反而更重要。

當然,本田在日本,也不見得有好日子過,當豐田預言今年會生產出一千萬輛汽車之際,本田在日本的表現乏善足陳,靠的還是一系列MPV老本,但在銷量榜上就和豐田甚至日產越拋越遠,本田已經不再在日本本土推售CivicAccord亦從來不是銷量的中流砥柱,亞洲市場連同中國大陸都好像對本田系列的轎車失去興趣一樣。觀乎下一代Accord不見得有何突破,本田醫得美國頭來,亞洲這對腳似乎又開始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