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美國人不愛旅行車?

一直以來,外國汽車網站常常見到網民埋怨美國沒有旅行車賣,有人埋怨美國人不識貨,直到最近富豪宣布重新引入旅行車到美國市場,最近又發現了一篇蠻有意思的文章,才開始明白為什麼車廠都不在美國賣旅行車。

長久以來,大家都歸咎美國人愛大型貨車、SUVpick-up,於是旅行車自然乏人問津,代理商也不會把旅行車引入「送死」。但那篇文章道出了一件鮮為人知的事,影響了整個美國旅行車市場的生態,也令大部份廠家乾脆放棄賣旅行車。

原來自從七十年代陷入石油危機開始,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就有一套叫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CAFE)的機制。這機制一直為人咎病的地方,是以整間車廠所有型號的平均耗油量(以每加侖可行走里數,Miles Per Gallon為基準),假如過了某水平就要罰錢,這解釋了有些跑車廠為了「夠數」,竟然和日本車廠合作弄些「笠殼小車」的原因,為的也是要合乎這套機制。

更甚的是,CAFE這套標準是分開了私家車(passenger cars)和輕型貨車(light trucks)兩個類別,NHTSA為這兩個類別訂下的耗油量也有不同,後者自然比前者寬鬆。而計算方法,就是以「腳印」(footprints),即軸距(Wheelbase)乘以輪距(Track Width)為標準。越小的汽車,「腳印」小,MPG也要越小,相反「腳印」大了,MPG也可以放寬,那麼代表了體型越小的汽車,廠方反而要花更多功夫達到NHTSA的要求。既然那些SUVcrossover可以被歸類為light trucksfootprint又夠大,聰明的商家自然就大量引入SUV,相反旅行車這類footprint不大不小,卻要被歸類為私家車的型號,自然就不太多廠家引入了。

簡單以富豪作例子。在美國,富豪有XC90XC60XC70這三款SUV。當中XC 70其實只是升高了車身的V70旅行車。這些型號全都不是省油的車,而這幾款車的「腳印」都是48 sq/ft,但V70是「私家車」,XC70則被歸類為「輕型貨車」,所以比較容易符合NHTSA的耗油標準。

你可能會問:那麼輕型貨車的定義是甚麼?法例只是說8,500磅以下為之「light」,沒有說過幾多磅以上才為之「truck」,死未?NHTSA這項措施,本來是想車廠引入多些省油的型號,結果反而令車廠大量引入以房車作底盤的巨型SUVCrossover,間接連累當地的旅行車市場式微。所以富豪今次力排眾議,重新引入旅行車,光是勇氣都值得鼓掌。

 (Source: http://www.thetruthaboutcars.com/2012/10/how-cafe-killed-compact-trucks-and-station-wagons/)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搏炒廣告

最近福特在印度出了點亂子。出事的是三幅「疑似廣告」,以漫畫形式表達,其中一幅是舒密加當司機,車尾搏起了Lewis HamiltonSebastian VettelFernando Alonso這幾位F1冠軍。另一漫畫,當司機的是Paris Hilton,後尾有幾位身型火辣的女子,其中一位相信是Kim Kardashian和她的姐妹。還有一幅更離譜,用了意大利前總理Berlusconi,被縛的就有幾個美艷女子。
漫畫在網上流傳,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廣告想表達甚麼?SM?掟落海?原來是表達行李廂夠寬敞!那有沒有問過當事人同意?不要忘記這廣告是以印度人為受眾,怎說都是不恰當。福特見事態嚴重,也不敢怠慢出來澄清,指從來沒有落過order製作這廣告。有報道就說這是廣告人腦震盪的作品,怎知有人還未向客戶賣橋就自鳴得意放上某個廣告界網頁,於是搞出個大頭佛出來。

究竟福特是否真的不知情?還是宣傳後發現過了火位急忙「扮無辜」?我們又不是未見過出位廣告,有些甚至令人懷疑是計算過的過火,於是這次福特事件,我們很難不陰謀論起來。但話得說回來,假如廣告公司真的有這些「腦殘」人,看官如我除了嘆息也不知說甚麼好,但如果廣告公司這樣陪客戶玩,我始終還是覺得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收手之餘,客戶還應該會高調和廣告公司「斬纜」,那些「疑似腦殘」創作者又應該難逃執包袱命運(路透社的最新消息是:那幾個廣告人已經被廣告公司辭退)。就算真的暗地裡有「安家費」,這樣糟蹋自己的前途,也不值得。
只是世上有太多人不顧後果地做些不值得卻又以為玩得起的事,做的時候往往高呼過癮,出事卻要人來收拾殘局。世界越來越多事乖離邏輯,陰謀論越來越不中用,只因網絡世界甚麼事都太快太直接,新一代越來越不經大腦思考之下,自然也越來越腦殘。甚麼?你看了覺得過癮?不用跟我說,我也不想知。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過份依賴電腦之過

中國大陸最近強制上海大眾召回汽車,指該廠的Direct-shift Gearbox (DSG)波箱有問題。一直以來,每次有新聞關於這個出了名「最不重質量」的國家竟然會要求外國廠家召回產品,我也總覺得像貿易戰多於品質真的有問題。

但這次DSG波箱,我親耳聽到朋友的車也中招,原來網上一早已經談得熱烈,到了一個程度,那些福士的車主似乎已經認了命,靜待自己的座駕何時成為下一位「拋錨」要急召拖車的「受害者」。

對於DSG波箱,坊間已經多次提到它的問題出自那個「自作聰明」的「傻」波箱電腦,先說一波和二波之間不協調,以為提昇了電腦軟件就可以解決,但近期是電腦神經質的以為波箱有問題,於是波箱燈會亮著,然後汽車就因為波箱不靈失去動力,「拋錨」事件就這樣發生。

DSG本是世界各國汽車雜誌一致推崇,各方評價都指反應隨時更勝手波,由五代開始,GTI的功名,多少要歸功於DSG。事實上自六代Golf開始,全線的Golf都用上DSG波箱,其他福士車系也陸續用上。但這幾年越來越多DSG波箱問題浮現,加上其他小病小痛,令很多車主對福士汽車失去了信心,不少現任香港車主經過這次經驗,都說下次換車未必會再考慮福士,廠方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當然,也聽過不少「口痕友」說,一早買手波就不會有這個煩惱。問題是尋常百姓,除了歐洲那些手波死硬派外,還有幾多人願意忍受手波車停停開開時的煩惱?德國汽車一向最義無反顧把最先進的科技放進量產型汽車上,既然大家都因為這個原因而愛上德國車,「眼尾」自然不會瞄一下以保守見稱,卻又可靠的「傳統」日本車廠。我之所以說「傳統」,是指最齋最悶那些豐田Corolla、日產Sunny,那些凌志、Infiniti、Acura,一早已經與德國同行互相追趕新科技,絕對不在此列。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各自表述不了的是...

大家都說中國大陸車廠不成氣候,但一說起兩岸的另一邊--台灣,大家又未必知道其實台灣也有自家品牌的汽車。只是一說台灣,一大堆外國網民就不停討論,究竟台灣是否中國的一部分,然後又有人把台灣製造的汽車說成是中國製一樣嚇死人,接下來就是有另一堆網民圍攻,說台灣既然做得出HTC和Asus,自家製的汽車可不是大陸那些山寨廠可比的

但我今天不是要討論台灣是否中國的一部分。我要說的,是台灣其實有個品牌叫「納智捷」(Luxgen),你或者未知是何方神聖,但一提起裕隆,我想總有些人會懂罷?尤其是有到過台灣旅遊的,總會還有機會見到他們多年前的所謂「自主」車飛羚罷?

沒錯,納智捷正是裕隆車廠的一個自主品牌,而裕隆也有著和日產不可分割的歷史。多年來在當地發售的日產大部分也由裕隆在當地組裝,也掛著裕隆品牌,直至九十年代初為止。而「飛羚」正是裕隆在八十年代唯一的自家設計轎車,令裕隆一度成為台灣自主品牌的希望。可惜事與願違,台灣並沒有像另一亞洲四小龍韓國一樣,成為足以與日本匹敵的汽車強國。

二零零七年開始,裕隆決定再推出自主品牌。目前的裕隆,除了納智捷外,還有酷比(tobe)這個品牌。納智捷的汽車,多少還有些日產(以至日產的母公司雷諾)的底盤與機械技術,但他們卻很強調「自主設計」。至於酷比旗下的兩款汽車,其實就是來自兩岸的另一邊中國吉利汽車的熊貓和帝豪EC7。後者於EuroNCAP的測試中「史無前例」地獲得四星的不俗成績,可見裕隆在選擇合作伙伴上,也不是完全沒有苦心經營過的。

只是台灣製汽車,究竟能否步電子產品的後塵,得到世界認同?在現今已飽和的汽車市場,裕隆汽車或者無功無過,但又不是特別出色,加上又沒有太多人懂得這品牌,價錢上又不能像中國製汽車一樣劈價。最累事的,是有人將你的產品和大陸產品相提並論,身份尷尬又有口難言。所以台灣製汽車要突圍,真的不容易。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出錢看「洋相」



Brad Pitt最近是否很「等錢駛」?

繼「火腩飯」後(Sorry,我還是覺得網民這個「火腩飯」版本比原版的Chanel No.5 更深入民心),Brad Pitt的最新「力作」,正是僅限於中國國內播放的Cadillac XTS廣告。在廣告內,他駕著車漫無目的地游走三藩市,間中不停撥弄車內的導航系統,一字記之曰:娘。完全失去了以往明星的風采,相信網民又會圍插。

我想起了泡沫爆破前的日本,有很多車廠也一樣得到很多國際巨星首肯,在當地賣廣告,如Paul Newman(日產Skyline)、Roger Moore(豐田Corona),Michael J Fox(Honda Integra),甚至Jodie Foster還有…Leonardo DiCarpio!(兩人分別賣過不同年代的本田Civic)。不過他們都有個條件,就是這些廣告只限於日本當地播放。無他,收錢還收錢,要他們家鄉同胞看他們為錢而出賣的「洋相」,當然是no way。於是廣告合約表明不可以在日本以外地區播放,也無可厚非。而日本這個出了名「崇洋」的地方,當時正值經濟奇蹟的高峰,自然一擲千金,給的金額天文數字到等於十部電影片酬也不出奇。



今時今日,日本經濟萬劫不復,迷失十年又十年,這些「秘撈」不是完全沒有,但已經收歛了。幸好現在有中國接捧,這個那麼喜歡「超英趕美」的民族,卻是舶來品的忠實擁躉。不同的是,暫時還沒有見到有國產車找他們賣廣告,Cadillac找回同鄉做代言人,也是多麼理所當然的事。只是有日本這「前車」,當有錢駛得鬼(佬/婆)推磨的時候,這種big spender的豪氣,會否正好是泡沫爆破前的先兆?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再下一「長城」?

長城汽車在澳洲取得不俗的成績。在當地,該廠一直以農夫車為主,但最近當地代理有意把戰線擴展到旗下的私家車,還有信心可以令當地銷量增長一倍。

其實長城不是第一所在澳洲賣私家車的內地車廠。在此之前,奇瑞一早已登陸澳洲,最平的產品以「平霸」價錢9990澳圓應市,但反應不好,原因很簡單,太多內地汽車的負面新聞,與其買了提心吊膽,倒不如買二手車好過。後來維多利亞省率先規定所有進口的汽車要有ESP防滑系統,奇瑞旗下的汽車在沒有這系統下,唯有退出該省,銷售點也越縮越小。

既然如此,為什麼長城還那麼有信心?無他,長城的私家車,撇除了那些得啖笑的「複製車」外,其實也有些質素不俗的型號,根據某外國雜誌的評論,當然跟「好」沒有太大關係,但也跟「差」有段距離。何況還要用三菱引擎(雖然三菱的名聲也不是太好),定價吸引的話,加上長城已經在農夫車市場上站穩陣腳,也不是完全沒有勝算。

不禁想起,當大家還當內地製汽車是笑話之際,最近發現一個專門說全球汽車銷量的網頁,才後知後覺地留意到內地汽車在南美、東歐以至俄羅斯都賣得很好,在有些國家甚至超越了主流日韓品牌成為十大銷量榜的常客。當中吉利、JAC、奇瑞尤其吃香,相比之下長城就稍為遜色了。這幾個國家的顧客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最緊要平,質素和安全也不是他們首要考慮(甚至完全沒有考慮)。「唔多錫身」的情況下,也就不介意粗用兼搵命搏。相比之下,「上左岸」的澳洲人當然沒有那麼「搏」,所以長城要在澳洲再下一城,實在未許樂觀。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惡人先告狀

強國人有甚麼出位行為,傳說中的現實中的大家都領教過。強國在國際車壇中怎樣「呼風喚雨」,相信各車迷都已經由O嘴變成習以為常。當中以「複製車」最令人嘖嘖稱奇。

甚麼叫複製車?不用多解釋,已經不是用「抄襲」來形容,是「複製」!多年前通用告奇瑞的QQ抄襲,其中一個說法是,事涉的通用雪佛蘭Spark,那度門根本可以和QQ的車門互換,夾口準確,你說代表了甚麼?我問你,給張畫紙你,你臨摹出來的東西,還沒有可能與原本那幅畫做到100%一樣,但複製,根本就不是臨摹出來,夾都夾得無咁準,你說代表了甚麼?我不說了,你自己意會好了。


還不明白?好了,你看看下面那條新聞的link,有甚麼問題?看不出來喔,豐田Alphard申請專利註冊而已...慢著!Alphard不是已經推出了很多年嗎?幹嗎現在才註冊?你再看清楚點...不是豐田,是九龍客車!你再看看報道裡的其他照片,看看那些車款,也讓我再說一次:那些不是豐田,是九龍客車!你可能還想問:是和豐田合資生產的嗎?咪傻啦!人家那麼好「技術」,哪用跟豐田合作啊!話時話,假如有日有人買了車之後有甚麼差池,他不會傻到真的告豐田嘛?

你可能會問,豐田為什麼不控告對方?你有所不知,你看通用告得入嗎?你看Smart告得入嗎?你看Fiat在意大利的法庭中勝訴了,法官甚至說被告的那間車廠「不是抄襲Fiat Panda,那根本就是Fiat Panda」,一樣在中國敗訴。世上最荒謬的是,你努力經營,你的成就不但隨手就被人奪去,人家還要認了是自己先發明,也還算了,結果你還反過來被指抄襲還可能是要賠錢的那位!幾乎以為自己在介紹甚麼多啦A夢法寶,然後大雄又搞出個甚麼大頭佛弄得世界秩序大亂。當這個國家可以如此因果倒轉,他們說出來的歷史,自然也沒有人信了。

Source:

http://www.carnewschina.com/2011/12/22/joylong-automobile-copies-yet-another-toyota/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最毒日內瓦


今年的日內瓦車展,呼之欲出的還是完全沒有準備下也好,都是近年來最精彩的一次車展。法拉利、林寶堅尼和麥拿侖,同一時間投擲三個超跑大炸彈,當中最令人心律不正常的要數林寶堅尼,由名字到其背後的淵源,都名副其實的「毒」。


不禁想起,很多人都說歐債危機,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汽車這類奢侈品,近年的國際性車展不是「縮皮」就是傳出會取消,反之中國的三大車展卻好像越來越受重視,有很多歐洲車廠甚至選擇內地車展作全球首發,但光是看今屆的日內瓦車展就知道,歐洲車廠還是留待最好的給日內瓦。

有人說,日內瓦車展所以歷久不衰,在於它位處歐洲的心臟地帶,卻又並沒有生產汽車,於是「中立」的角色正好給了「公平的平台」讓各大車廠展覽新作,不像法蘭克福和東京,主場車廠總好像有被優待之嫌,加上日內瓦車展每年都舉辦,展期又正好是各大車廠推出新車的好日子,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才那麼讓人期待。

話雖如此,今年的日內瓦車展,真的很久沒有那麼熱鬧又那麼多話題了。你看連Rolls Royce推出斜尾跑車Wraith都被搶風頭,今年一眾佳麗質素太強橫,就像今年Daniel Day Lewis橫掃千軍,其餘四位獲提名的影帝唯有慨嘆時不我與,換了另一屆早就上了台致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