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十一億人的市場
印度這個汽車市場,似乎靜靜地起革命。
和中國市場不同的是,印度的車市,好像清一色是純粹代步用的交通工具,沒有內地市場的兩極化,Tata的Nano經過火燒車事件後,聲勢大滑落,傳媒已經不再留戀,但歐美日等大車廠卻磨拳擦掌,各自準備推出專為印度市場而設的車款。
不過所謂專為印度而設,說穿了其實都只是「過期貨」,好像福特的Figo,廣告夠窩心又設合當地口味了,但掩飾不了本身是舊款Fiesta的事實;豐田的Etios,以香港人的「奄尖」口味來說,當然眼尾也不會望一下;本田Brio concept,比fit還小,外型還有點像八十年代的本田小車,時光倒流三十年。
當然,擅長製造小車的鈴木,才是這個市場的最大嬴家,旗下和印度車廠Maruti合營的Swift,是其中一輛最好賣的車款,連本田的Fit也不是對手,和地頭蟲Tata平分春色。而地頭蟲Tata,不要說都知道坐擁Jaguar和Land Rover品牌,兩個品牌目前推出一輛又一輛受歡迎的豪華型號,銷量雖然不多,但至少止跌回升。
十一億人的市場,其實潛力不比十三億人的國內市場少;在內地政府一片遏止車輛增長的聲音,加上全球車市大萎縮的情況下,下一個車市大戰場,已經靜靜轉而至另一個文明古國。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終於一百篇
沒想過可以在那麼短時間內寫一百篇汽車的網誌。
我當然是個車迷,但要定期寫一些關於車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是我的新嘗試,人流少沒有所謂,最重要是做到我當初想做的,當中有粗疏淺薄的地方,自己也覺得尷尬,唯有知恥近乎勇,做好research看清看楚才寫。
車市,和其他行業一樣瞬息萬變,每天都有新鮮事物,香港又是個新車試金石的好地方,完全不乏新聞,加上金融海嘯後,各大小車廠大執位,每天有不同的消息,車市,有他峰迴路轉的地方。
期待第二百篇文章,也期待更多人會欣賞我的博客。
我當然是個車迷,但要定期寫一些關於車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是我的新嘗試,人流少沒有所謂,最重要是做到我當初想做的,當中有粗疏淺薄的地方,自己也覺得尷尬,唯有知恥近乎勇,做好research看清看楚才寫。
車市,和其他行業一樣瞬息萬變,每天都有新鮮事物,香港又是個新車試金石的好地方,完全不乏新聞,加上金融海嘯後,各大小車廠大執位,每天有不同的消息,車市,有他峰迴路轉的地方。
期待第二百篇文章,也期待更多人會欣賞我的博客。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消失的中產 (2)
之前有篇叫「消失的中產」的文章,忽然想起敗政預算案最出其不意的一招,是加首次汽車登記稅高達15%,令我又再想起今日的中產,已經變了「中燦」。
老掉牙的說法,汽車是奢侈品,不會影響普羅大眾,要買車的都是有閒錢的人,加他們15%,等於紅隧加價,需求先跌後回升,因此有人因加稅而撻訂的說法,似乎是藉口多。
不過論最受影響的,絕對是日本車。日圓真的急升得很離譜,代理商靠微利生活,來貨貴不在話下,成本如電費人工上升,如今還要加稅,難道要賣一輛蝕一輛才可以和受惠於歐羅疲弱優勢的歐洲車代理商爭一天長短?另一邊商的韓國車,韓圜一樣升得嚇人,加上韓國車銳意和日本車爭天下,已經不再留戀價廉物美的市場,現代和起亞在香港一樣捱打。
但最打擊車市的,其實不是首次登記稅,買車容易養車難,首次登記稅再加,大可以買二手車,就算買新車,又不是加個百分百,多幾萬對動輒一百幾十萬的車價來說又算甚麼?反而油價受中東局勢影響,政權變天看來不是三五七個月可以解決,光看油價再次破百美元一桶就知有多「肉赤」,加上樓市飛升造就連車位月租都蠢蠢欲動,通脹導致其他經常性開支暴漲,「四仔主義」(車仔、屋仔、老婆仔、BB仔)有所取捨下,最容易自救的方法自然是捨棄私人交通工具改乘巴士上班。
生不逢時。誰叫你是廿一世紀的中產人士,紅酒哥爾夫球開蓬車這些玩意,留待你陪老板應酬時才拼命體會一下罷。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速度沒有快慢之分
有外國朋友在當地超速遭罰款,我想起之前某本車書說過超速的問題。
我很同意教車師傅說,速度是相對性的,不應該是死記硬背的一些數字。正如你在中環心臟地帶和其他一樣塞得水洩不通的汽車蠕行,準沒有可能還以時速七十公里經過西隧;在一百一十公里時速的高速公路,你也沒有理由以五十公里龜速巡行,否則從後而來的車絕對趕不及煞車從後相撞,速度,是相對於其他汽車而言,沒有可能「一個路牌看到老」,否則右線的車怎樣超車?
但多得「超速」這個概念,大家一知道有「沙龍」的地方,立即急煞車,有人又以為以龜速行駛就不會犯法(實情一樣可以被告危險駕駛),我們更以為慢就是安全,連剛領暫准駕駛執照的「P牌仔」也被限制在時速七十公里,為了遵守速度的限制,我們刻意的迫汽車不超過某個速度,以為慢就是安全,其實和其他汽車的速度不協調,才是最不安全的。
我於是留了言給那位朋友。可惜當地沒有Autobahn。這個全世界唯一無限速的高速公路,意外率出奇的沒有超越其他限速公路,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德國有世上最嚴格的考車牌制度,但另一原因就是因為速度協調的問題。快線上的車,長期留給Bugatti Veyron好了,Trabant車仔,一樣可以在慢線上自由自在,彼此相安無事。速度,沒有快慢,只有控制與控制不了的分別。
我很同意教車師傅說,速度是相對性的,不應該是死記硬背的一些數字。正如你在中環心臟地帶和其他一樣塞得水洩不通的汽車蠕行,準沒有可能還以時速七十公里經過西隧;在一百一十公里時速的高速公路,你也沒有理由以五十公里龜速巡行,否則從後而來的車絕對趕不及煞車從後相撞,速度,是相對於其他汽車而言,沒有可能「一個路牌看到老」,否則右線的車怎樣超車?
但多得「超速」這個概念,大家一知道有「沙龍」的地方,立即急煞車,有人又以為以龜速行駛就不會犯法(實情一樣可以被告危險駕駛),我們更以為慢就是安全,連剛領暫准駕駛執照的「P牌仔」也被限制在時速七十公里,為了遵守速度的限制,我們刻意的迫汽車不超過某個速度,以為慢就是安全,其實和其他汽車的速度不協調,才是最不安全的。
我於是留了言給那位朋友。可惜當地沒有Autobahn。這個全世界唯一無限速的高速公路,意外率出奇的沒有超越其他限速公路,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德國有世上最嚴格的考車牌制度,但另一原因就是因為速度協調的問題。快線上的車,長期留給Bugatti Veyron好了,Trabant車仔,一樣可以在慢線上自由自在,彼此相安無事。速度,沒有快慢,只有控制與控制不了的分別。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大嚇傻」與「掃把佬」的未來
大發(Daihatsu)這個品牌,似乎真的快要淡出了。
大發的汽車,和銹蝕、單薄、雞等形容詞掛鈎,但在經濟起飛的年代,大發的汽車滿足了幾多位開始賺錢卻又未必買得起一輛豐田日產本田的「新牌仔」,一輛大發,怎樣說都是新車(你大概不會見到有二手車賣,大發牌的車當年大概是「用完即棄」的一類),總算比不知轉了幾多手的豐田好…一點(罷?其實不敢肯定…)。何況他的弱點往往反過來變成優點,正因為夠單薄,車身輕,裝個1300cc的引擎甚至加個turbo,加速感已經極其強烈,再加上風馳電掣時那些路噪風噪,當年的大發,連Top Gear的Jeremy Clarkson都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欣賞過。
直到豐田成為了大發的大股東,大發汽車的裝造水平立即得到大幅提昇,在日本甚至淪為豐田的OEM廠,外銷的汽車基本上是豐田廠在日本內銷的產品,唯一豐田無可取代的,就是大發的K-Car地位,因為日本政府對微型車實施稅務優惠,K-car在日本市場成為了車廠的兵家必爭之地,豐田要了大發,大概也是看中這點,與其學日產和萬事得由鈴木買K-car當成自家貨品又或者本田來個自家製,倒不如把大發收歸自有,聰明。
只是k-car,始終只有日本才流行,如此一來,大發的外銷需要也真的可有可無了。今年連歐洲市場都要撤走,大發品牌遲早變成日本專有,不禁令人想起同樣給豐田吞了不少股權的富士,雖然已經停產K-Car,但豐田要的,似乎只是富士的四驅技術,在他旗下推出的汽車富士味給大幅淡化。富士會否成為下一個大發,一天有美國這個「米飯班主」,似乎豐田暫時都不敢輕舉妄動。
大發的汽車,和銹蝕、單薄、雞等形容詞掛鈎,但在經濟起飛的年代,大發的汽車滿足了幾多位開始賺錢卻又未必買得起一輛豐田日產本田的「新牌仔」,一輛大發,怎樣說都是新車(你大概不會見到有二手車賣,大發牌的車當年大概是「用完即棄」的一類),總算比不知轉了幾多手的豐田好…一點(罷?其實不敢肯定…)。何況他的弱點往往反過來變成優點,正因為夠單薄,車身輕,裝個1300cc的引擎甚至加個turbo,加速感已經極其強烈,再加上風馳電掣時那些路噪風噪,當年的大發,連Top Gear的Jeremy Clarkson都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欣賞過。
直到豐田成為了大發的大股東,大發汽車的裝造水平立即得到大幅提昇,在日本甚至淪為豐田的OEM廠,外銷的汽車基本上是豐田廠在日本內銷的產品,唯一豐田無可取代的,就是大發的K-Car地位,因為日本政府對微型車實施稅務優惠,K-car在日本市場成為了車廠的兵家必爭之地,豐田要了大發,大概也是看中這點,與其學日產和萬事得由鈴木買K-car當成自家貨品又或者本田來個自家製,倒不如把大發收歸自有,聰明。
只是k-car,始終只有日本才流行,如此一來,大發的外銷需要也真的可有可無了。今年連歐洲市場都要撤走,大發品牌遲早變成日本專有,不禁令人想起同樣給豐田吞了不少股權的富士,雖然已經停產K-Car,但豐田要的,似乎只是富士的四驅技術,在他旗下推出的汽車富士味給大幅淡化。富士會否成為下一個大發,一天有美國這個「米飯班主」,似乎豐田暫時都不敢輕舉妄動。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人類永遠學不懂
新聞報道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發表豐田汽車無故加速的調查報告,指出和豐田汽車的電子安全系統無關,報道說還豐田一個清白。
還甚麼清白?NHTSA仍然把無故加速的原因歸咎於車內糾纏著油門的地毯,豐田亦為此以及之前涉嫌隱瞞產品要回收而和NHTSA達成賠償協議,目前還有多宗受害者提出的民事索償的個案有待審訊,清白,我從來沒有聽過可以局部地「還」。
一塊地毯,是否真的可以和油門纏個地久天長釀成意外,我真的懷疑。但懷疑歸懷疑,不可能因而完全否定豐田在事件中的責任。豐田在接到報告後,未有即時回收和發報有關訊息,怎樣說都是有違企業操守,不要跟我說今時今日還有沒有企業操守這回事,毒奶粉這回事,就足以證明毫無操守的企業最終有甚麼下場。
一間BP,一間豐田,暴露了政府對企業的所謂監控和規管制度,薄弱得不堪一擊。假如事事都要鬧到BP和豐田事件那麼大規模的醜聞,大家才會重新意識到企業操守的重要性,那麼人類真是永遠也學不懂的動物。
還甚麼清白?NHTSA仍然把無故加速的原因歸咎於車內糾纏著油門的地毯,豐田亦為此以及之前涉嫌隱瞞產品要回收而和NHTSA達成賠償協議,目前還有多宗受害者提出的民事索償的個案有待審訊,清白,我從來沒有聽過可以局部地「還」。
一塊地毯,是否真的可以和油門纏個地久天長釀成意外,我真的懷疑。但懷疑歸懷疑,不可能因而完全否定豐田在事件中的責任。豐田在接到報告後,未有即時回收和發報有關訊息,怎樣說都是有違企業操守,不要跟我說今時今日還有沒有企業操守這回事,毒奶粉這回事,就足以證明毫無操守的企業最終有甚麼下場。
一間BP,一間豐田,暴露了政府對企業的所謂監控和規管制度,薄弱得不堪一擊。假如事事都要鬧到BP和豐田事件那麼大規模的醜聞,大家才會重新意識到企業操守的重要性,那麼人類真是永遠也學不懂的動物。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愛「通頂」
我看見自己下面文章的一幅全玻璃頂汽車的照片,忽發奇想:還要開蓬車來幹嘛?
真的,你的確不需要開蓬車。當一輛豐田Ractis Verso小車都可以「通頂」,平治E-Class幾乎好像沒有玻璃頂的版本才是option,所有車都可以充當開蓬車。一幅過玻璃橫跨前後座,你看到的,是一整片天空在你頭上。不同的是,你不用整理頭髮,你不怕車上的絲巾會被強風扯出車外,你不怕有東西從天而降。
但真的不怕東西從天而降嗎?你頭上的是一整片玻璃啊!雖然是強力玻璃,但話是這麼說,港鐵月台幕門的玻璃都會有忽然碎裂的時候,何況是在你頭頂上的玻璃,而且有些還可以電動收摺至後面的擋風玻璃位置?到時的車頂,只是一個大洞。
沒有了玻璃的車頂,剛性少了多少,無用多說,其他地方補強,又有多強?過彎時,車架的扭動情況又有多少影響?翻車時,一旦玻璃撐不住,你的頭顱就會和路面全接觸,情況可以有多糟糕?
當然,你一定會說:諗咁多做乜,因為你夠開放,沒有天窗的車頂,不夠開揚;硬頂跑車,不可以像開蓬車一樣隨時向途人展示你的Hermes絲巾和Gucci太陽眼鏡。翻車?你最怕是絲巾綁不牢蝴蝶結走了樣,又或者放在你大腿上的小狗口水倒流在你的臉上,其他的和你好像完全無關一樣。
所以無論如何,你仍然愛「通頂」。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一個會趕老婆下車的男人
很難想像,一個會在青馬大橋趕老婆下車的老公,是個怎樣的人。
或者我本身駕車不是太在行,我在高速公路上,光是留意路面情況都應接不暇,一面想像身旁的乘客,一心只會想起人家的性命在自己手中。我覺得我這世人也沒有可能像那些人一樣,一隻手拿著電話,一隻手握著軚盤,更無法想像一面駕車一面吵架。
一個會趕老婆下車的男人,超出了我的想像。我想起了電影橋段中,總是老婆大吵大鬧,嚷著要下車,然後作出一些瘋狂行為,譬如搶著軚盤,向司機攻擊,司機無計可施,把車停下,然後要女人冷靜…對,關鍵就是停車,而不是趕她出車外,何況是高速公路中心?
一個會趕老婆下車的男人,已經不要說有沒有愛的存在,因為就算坐在你身旁的是你的敵人,你也不會像《義不容情》裡的溫兆倫,忽然談笑間把邵美琪推出火車外,世間上令人齒冷的殺人犯不是沒有,但大概不會用「趕老婆下車」的方法來行兇,人蠢無藥醫,蠢到如此境地還可以考到車牌,立法會應該提出私人草案,要求立例檢驗考車牌的人的腦袋。
一個會趕老婆下車的男人,即使只是一時怒火攻心,也是社會上的危險人物。一個會嫁給趕自己下車的人的女人,我實在想不出任何形容詞去表達我的「無言以對」。當然,更令人無言以對的是,這種女人通常會不計前嫌,和這個推過她下車的男人和好。
或者我本身駕車不是太在行,我在高速公路上,光是留意路面情況都應接不暇,一面想像身旁的乘客,一心只會想起人家的性命在自己手中。我覺得我這世人也沒有可能像那些人一樣,一隻手拿著電話,一隻手握著軚盤,更無法想像一面駕車一面吵架。
一個會趕老婆下車的男人,超出了我的想像。我想起了電影橋段中,總是老婆大吵大鬧,嚷著要下車,然後作出一些瘋狂行為,譬如搶著軚盤,向司機攻擊,司機無計可施,把車停下,然後要女人冷靜…對,關鍵就是停車,而不是趕她出車外,何況是高速公路中心?
一個會趕老婆下車的男人,已經不要說有沒有愛的存在,因為就算坐在你身旁的是你的敵人,你也不會像《義不容情》裡的溫兆倫,忽然談笑間把邵美琪推出火車外,世間上令人齒冷的殺人犯不是沒有,但大概不會用「趕老婆下車」的方法來行兇,人蠢無藥醫,蠢到如此境地還可以考到車牌,立法會應該提出私人草案,要求立例檢驗考車牌的人的腦袋。
一個會趕老婆下車的男人,即使只是一時怒火攻心,也是社會上的危險人物。一個會嫁給趕自己下車的人的女人,我實在想不出任何形容詞去表達我的「無言以對」。當然,更令人無言以對的是,這種女人通常會不計前嫌,和這個推過她下車的男人和好。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代溝
常說幾年就是一個世代,此為之曰:代溝。
這一輪,有幾款新車的賣點是左右不對稱的門,如Hyundai最新推出的Veloster,乘客席旁有兩扇門,但司機位那一邊就有只有一扇門,由於要遷就左右軚市場,於是廠方要同時生產兩組不同的組件,即右軚版就要左二右一,左軚版就要左一右二。
同樣是左右不對稱,Mini Traveller一於少理,為了省掉成本,索性不遷就右軚市場,於是右邊車身的那扇「自殺式車門」,在右軚版仍然是設於右邊,懶理乘客用那趟門進出會有機會和馬路上的車「短兵相接」,實用性大減嗎?買Mini的車主何時有考慮過「實用性」這個問題?
左右不對稱車門,曾幾何時也在小車上出現過,如鈴木的Wagon R和本田SM-X,但兩款車主要都作內銷用途,香港因為同是右軚市場,所以Wagon R當年代理也有引入,左右不對稱的原因很簡單,剛性低自然盡量「開少幾個窿」,左軚市場,歐洲市場可以通過撞擊測試嗎?就算過了,外國人會買這樣的車嗎?
再說,就更令人想起當年的客貨車,一樣是只得一邊趟門,原因都是因為剛性問題。同一個設計,幾年前是用來「補鑊」的權宜之計,幾年後的今天竟然成為了潮流新指標。你說這不是代溝又是甚麼?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屬貓的車廠
佳士拿,或者是屬貓的。
當然十二生肖沒有貓,但佳士拿,又真有點「貓」命。八十年代都瀕臨破產邊緣,多得當年被福特「炒魷」而蟬過別枝的Lee Iacocca,鍥而不捨,以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得到政府撥款協助該廠度過難關,再推出大賣的K系列小房車,成功把佳士拿拯救過來,之後的佳士拿,曾經收購過林寶堅尼,Diablo就是在佳士拿主理期間推出的產品,又推出過膾炙人口的Plymouth Prowler和Dodge Viper,和雷諾齊名的世上首輛MPV Dodge Caravan更是他的生財工具,佳士拿在八十年代前途一片光明。
到了九十年代,佳士拿和平治合併,在互用對方底盤的基礎下推出過大賣的300。但那時平治卻是累街坊代表,一連串可靠性問題,令佳士拿變成了給家用的那一位,一個總裁歐美兩處飛,根本是疲於奔命。這個累鬥累的組合最終因了解而分開,但佳士拿從此進入萬劫不復之地。
踏進二千年,三大車廠基本上就如美國政府,長期做蝕本生意,「監平監賤」以大量現金回贈賣車,以不斷推遲破產的宿命,但一場金融海嘯,令三大中有兩大逃不過破產命運。佳士拿除了得到政府援助外,莫名其妙地投向意大利的快意集團懷抱,一輛換上了佳士拿廠徽的Lancia Delta,莫名其妙的在美國的車展出現,預示了快意將來藉佳士拿的網絡銷售旗下的快意品牌汽車。三年下來,佳士拿似乎毫無起色,月賣幾千車,嚇死街坊。
但佳士拿一樣生存下來,原來他們靜靜地起革命。旗下的Dodge品牌,由Charger到Challenger,全部不是換款就是facelift,米飯班主的一系列SUV和RV亦逐一轉款,還未計旗下的Jeep品牌仍然生猛,甚麼韓國品牌掘起,一和佳士拿的總體銷售數字比較,真是小巫見大巫。
金融海嘯過後,通用走出谷底,從新部署再上市。佳士拿上季的錄得盈利,暫時止血。看見通用今天的局面,連《經濟學人》都承認自己當年反對政府援助是錯了,連同佳士拿這所「貓」車廠,看來整個汽車行業都應該和屬「貓」。
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走難引擎
轉子引擎的汽車的生產週期,似乎總是與時間競賽一樣,好辛苦符合了世界各地的廢氣排放標準,過幾年各國政府再次收緊準則,汽車就要提早停產。
我是汽車機械的門外漢,勉強研究成因一定自取其辱。斷章取義的說法是,轉子引擎基於本身的設計,比一般的往復式引發有獨特的優勢,因為例如較高的馬力容積比,運作的震幅和噪音也較小。但因為它的燃料在引擎內的燃燒時間短,油氣混合不完全,排氣量較傳統引擎一般多百分之十。轉子引擎也啟動和低轉速時排放大量碳氫化合物,所以各生產轉子引擎車廠都要投放大量資源解決這些辣手問題。而各國在制訂排氣量準則時,也因應轉子引擎的設計上不同來把排氣量乘二來計算,於是車廠往往因為修例而要把汽車停產,所以往往就有這種走難感覺。
轉子引擎的開發,真的充滿傳奇性,他可以拖垮當年盛極一時的NSU,平治、通用分別取得專利權也無法修成正果,反而萬事得取得專利權後鍥而不捨,總算做出成績,更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成為第一所日本車廠奪得利曼耐力賽冠軍,但旗下的傳奇RX-7也因為廢氣條例而進進出出,RX-8也即將提早畢業,到時轉子引擎又可能會有幾年真空期。只是溫室效應的辯論來得正熾熱,這次轉子引擎又要「潛逃」多久,真的沒有人可以知曉。日本傳媒一直「幻聽」RX-7重臨的樓梯響,似乎真的屬一廂情願居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