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簡約vs複雜



Walter de Silva說,設計七代 Golf時不想再亂添大量腰線,因為Golf是走耐看路線,如今汽車設計主流的那些複雜線條,很快就會惹人厭。還「膽粗粗」的指出Hyundai這類fluidic sculpture,看得人很累。


他真坦白。不過如此一番言論,出自膾炙人口的愛快156的設計師之口,不可謂不驚訝。當然,愛快156絕非他所說的「看得人很累」的設計,但也不是Audi早年走那種Bauhaus路線。我已經不是要求Alfa的迷魂曲線,但Golf第七代,出自他手中,竟然有太多「間呎痕」,我是有點失望,不過他所說的簡約風格,我完全贊成。


我之前也提過,目前的汽車設計,看得人很累。由萬事得Nagare過渡到Kodo概念,到Hyundai的fluidic sculpture及Infiniti的死魚式借鑑Essence Concept,不提早老花眼才奇。新近加入戰團的有豐田,新推出的Auris、美版Camry的回力標造型、日產Note的Squash Line、凌志的Spindle Grille、福特的「翻啅Aston Martin」,未至於over,但很易走火入魔;每看五分鐘要閉目養神十五分鐘。


我真的很懷念Peter Schreyer主理奧迪時的設計。TT、A6,像工匠千錘百鍊雕塑出來的青銅藝術品,放進博物館毫不失禮。他主理下的Kia,是目前比較有希望的品牌,惟望Tiger Nose的design language不要越來越過火,變了寶馬像「採礦過度」的鼻孔(Quoris—又稱Canine,對不起,K9,我在講你)。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等等等等等等等…



近來發覺一個現象,就是代理商千辛萬苦向車廠爭取引入某些車款到港,三個月後,該車款立即轉款/facelift,買了車的新車變舊車。


類似例子,豐田已經發生過好幾趟。早輪的Wish、再早期點的Noah、Ractis,還有最近的Auris和Mark X,Auris還要是大改款,Mark X的改動也不少,雖然兩者主攻Niche市場,「中招」者不多,但這些人是真金白銀買回來,也應該和他們抱不平。


另一品牌有這個情況,要數標緻。之前森那美停了引入這個品牌的車款一陣子,「復出」的陣容,全部都推出了一段時間。於是最近RCZ率先改頭換面,四十幾萬買回來的「型仔座駕」,不夠一年立即有新版。可以預期,品牌旗下的3008和5008,距離小改款也不遠,「幸好」觀乎此牌子在街上的曝光率,「中獎」的人應該比上期六合彩頭獎得主數目更少。


當然,有人會喜歡舊貌,是阿Q也好,是死撐也好,沒有人會質疑。但我相信沒有經紀在賣車時會主動跟客人說:「這款車一年內會改款的,你等一等啦!」明跟自己倒米。我自己在福士都有親身經歷,還要親口問,對方還答:「邊有咁快!」當年真的心動過買五代Golf GTI,但把持得住,混了吉。

那麼廠方一天不推出改版官方照,你又不可以說她錯。但既然知道汽車普遍也有一個轉款期,不想短期新車變舊車的話,做點資料搜集,上上網,問問人,忍一忍手,「執輸行頭」這回事,絕對不會發生在買車時。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政治超越了經濟考慮



中日關係在釣魚台事件後急轉直下,大家在電視上看到最震撼的畫面,往往就是日本品牌的汽車被砸、被推翻。


不看數據也知道,這次事件,對日本品牌的汽車造成很大衝擊,但實際數字又如何?


根據彭博的數字,三大日本品牌豐田、日產和本田,在中國內地市場盈利貢獻分別佔總體的17%、30%和15%。不說不知,原來日產才是最首當其衝的日本品牌。但總體來說,由今年為止,日本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被德國迎頭趕上,市佔率同為22%。這次的騷亂,更迫使有關品牌停產、代理商不敢開門做生意,因此可以預期,今年日本車的銷量,除非事件很快平息,或者年尾可以追回,否則情況只會更差。


如果撇除領土糾紛寸步不移的性質,中日之間面對這場角力,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我之所以從頭到尾都說「日本品牌」而不說日本車,原因是大部份在國內發售的「日本車」,根本就是中國製造,車廠都屬中外合資,還要中方佔51%的股權。所以罷買日貨,如果是以原產地來說,是捉錯用神,罷買的是國貨、砸的也是國產車,當然如果他們認為有日資成份,日方也會受苦,也無可厚非,但兩敗俱傷,純計股份而言,中方較「蝕底」。


當然,說到領土這回事,真是甚麼經濟理論都要置之不理。透過暴力去施行的這種「另類經濟制裁」,太陽之下無新事。始終做車是一門高風險的生意,備受政情、工會和市場轉向影響。尤其是於當今全球經濟動盪不安的局勢,日本品牌剛剛稍為恢復元氣又再面對另一困境,兩國政府仍然無視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而劍拔弩張,可見政治,往往超越了經濟的考慮因素。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真的有不吃草的好馬?



在網頁看到新一代的Mondeo其中一個引擎配搭是1.0公升Eco Boost,嚇呆了。

那是中型房車啊!1.0?推得動嗎?當然推得動才敢用,那是增壓器的功勞,雖然馬力不算大,未到一百匹,但應該推得動,只是你想省油,自然就不要奢望它在爬頭加速就會得心應手了。

不禁想起,在油價仍然高企的年代,車廠越來越無所不用其極了。Supercharger的好處,是少了turbo引擎的渦輪遲滯,透過高壓縮比來增強引擎的效能。這種技術早年曾經用過,連平治都有Kompressor型號,後來不知是否和引擎運作時的refinement有關,近年似乎少了車廠用,但油價一升,車主動輒要汽車有40mpgsupercharger又再成為了車廠「救助」對象。如Mazda一向對引擎研發有心得,最近就不斷在新車系配上skyactiv引擎;韓國的現代,也開始加入早幾年三菱也大力推行的直接噴注 (GDI)引擎,透過燃油直接噴注技術,令汽油的燃燒更徹底,從而做到用盡每滴油的能量。當然,這些引擎的耐用性還是未知之數,畢竟長期在高壓狀態下工作,部件得要相對耐用,才抵得住這個「熱廚房」。

不過可以預期的是,未來的新車,引擎的容積未必再和汽車的馬力有必然關係。馬兒好又不吃草,似乎並非沒有可能。未知新的福特代理有沒有膽識把這新引擎配搭引入,在無Hybrid非電動的情形下都做到超省油,相信香港人懂得計數罷。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誰是銷量王?


豐田真的很在乎Corolla的「銷量王」地位。


話說,福特宣布今年上半年,旗下的Focus家庭房車銷量超越了Corolla,數字方面當然經過核實,所以才可以那麼高調,但豐田立即反擊,因為Corolla系列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名稱與「變種」,有Auris、Corolla Rumion、Scion Xb、Matrix、Corolla Fielder,反而Focus全世界都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由掀背車旅行車到四門房車都叫「焦點」,條數自然清楚啲。


但銷量,有甚麼好爭拗?又說豐田不緊張自己的一哥地位,為什麼要出來澄清?那麼你有所不知了。Corolla和Focus,其中一個形象就是mass,為了mass,當然是要討好全世界,不可以討人厭但不求令人印象深刻,也就是mass的定義。Focus或者多了點操控多了點style的形象分,但骨子裡仍然是賣mass,歐洲人買車表面看來是挑剔,但你看近年來豐田越來越掌握到箇中口味,你就明白他們要的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設計。那麼Focus是否搶了Corolla很多生意?我可以說是互搶,因為彼此的product differentiation越來越少了。


相對來說,Corolla在亞洲市場,有萎縮的趨勢。在日本和香港,Corolla早已於銷量榜上消失。剛發表新一代Auris (即Corolla 掀背)的形象年輕化了不少,相信這代Corolla在設計上也會大膽了,這一險著無論如何都要走下去,否則像Camry一役「唔湯唔水」,Focus始終有一天可以反駁你就算大包圍條數都贏不了我。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畢竟是一場生意



這邊箱的「Toyobaru--86BR-Z鬧得熱烘烘,那邊箱當年曾經以「飛雞」200SX馳名的日產也傳了很久會把Silvia重出江湖,原來言猶在耳,計劃已擱置。

論名氣,Sileighty在《頭文字D》的角色,至少也是配角,時至今日,飛雞在外國的飄移賽仍然穩佔一席位,反而AE86的曝光率沒有那麼高,日產看著Toyobaru喝了頭啖湯,有沒有恨得牙癢癢?還是Carlos Ghosn畢竟是生意人,沒有豐田先生對跑車的迷戀?

日產的解釋是,Gen XGen Y,以crossover應戰的策略湊效,所以會繼續以Juke迎戰,那當然和86是兩碼子的事。不過話得說回來,今日的86,在香港要賣近四十萬,不是Gen Y可以輕易負擔得起,跟當年的Corolla生出來的十幾萬,更是天與地。加上今時今日的保險費那麼高,這個niche market,畢竟還是留給超跑車主偶然「降級挑戰」,死0靚仔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車廠,其實和其他企業沒有太大分別,省招牌的車要來省招牌,蝕出來的是廣告費,要以好賣的車來填補。所以Carlos Ghosn保住FairladyGT-R,但Silvia就留待豐田填密這個niche,可見他的生意頭腦。但如此說來,我又想起了CR-Z。我可以明白豐田的義無反顧以及日產的縮沙,但本田竟然借CR-X之名出了輛不怎麼跑的「跑車hybrid」,雖然Mugen版據聞有人欣賞,但本田近年來的決定都「唔知發生咩事」,你就會明白,這幾年為什麼本田積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