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續「先貶值,後增值」

同樣是格仔衫,名牌賣四百,「扑死你」賣四十,你買哪一件?

當然是買四百塊那件。不要以為四百和四十,剪裁和質感其實沒有多大分別,四十塊的那件T-恤,在街上的曝光率應該不只四百塊那件的十倍那麼少,由十幾歲的長毛飛到六十歲的耆英都變成「扑死你」的代言人,所謂「人著衫」,你可以穿得比他們好看,但問題是:誰想和耆英鬥穿衣好看?

所以一旦niche變成mass,必定趕客。市面上當然有很多紓尊降貴又取得空前成功的例子,但重點是,其實他們一點都不mass。你看H&M,每次和名牌子玩crossover,幾乎十次有九次都在幾小時內沽清。他們當然可以「有求必應」,長做長有,問題是到時燕瘦環肥,一街都是「制服」,那就一點都不exclusive,沒有那種「下不為例」的感覺。是cheap而不是gimmick

另一種方法,就是搞多幾個niche,幾百款不同的niche加起來不等於一個mass。就像Mini這個品牌,旗下型號隨時多得可以跟日本量產車廠看齊,但每個型號都定位怪異,由Mini oneMini Countryman,款款四不像,適合不同年齡怪人,人家就會自自然然覺得是「品牌形象」。VW在香港原本都是有點niche的,但GT-I一大賣,再加原廠搶回代理權玩直銷後來個大冧價,一街都是Golf,結果市場飽和了,聲勢不復再,還給原代理來個「內訌」,以奧迪打福士,難為廠方當日誇下海口要超越豐田在香港的一哥地位,現在連血脈相連的奧迪也來勢洶洶,難道連奧迪都搶回來倒自己米?

趕客自有趕客的道理。不看看自己定位就來者不拒,額頭鑿了「埋黎睇埋黎揀」六個字,真正有素質的顧客,自然不會是其中一位「翻箱倒籠」找斷碼貨的耆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