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整容

車廠定期都會為新車進行「整容手術」,以維持新鮮感,老實說,和藝人一樣,往往越整越衰。

「小執」,通常是頭燈眼眉改一改、尾燈的顏色組合調換一下;「中執」,大概是加點新東西,如LED燈、車頭鬼面罩、尾燈形狀改容,換換輪圈;「大執」,看看SL (第一幅是「整容前」,然後是「整容後」),整個引擎倉蓋連頭燈都換掉,影響到沙板的形狀都要重新設計,當然遇不計「超大執」,也就是那些人稱「X代半」型號,廠方宣稱沒有一塊面版是舊的,但骨子裡仍然是舊車架舊機械。


整容,就像明星一樣,手工再精緻,仍然沒有未整容前自然。五官可能端正了,但就沒有當年的特色;皆因原本的設計是徹頭徹尾的由頭開始,如今要改就只能針對性地「整容」,再公整仍然未能和原本的樣貌百分百配合,走在街上,就是少了分自然,無私顯見私。

當然,如某些「極度性格派」的藝人一樣,有時廠方的確迫不得已提出「整容」,像寶馬七系,當年一出就像如花一樣,嚇跑為數不少的買家,這些叫「補鑊」,多年前另一經典例子,有豐田的「如花版」Corolla(請看上下圖的「整容前後」比較),難頂得連「不理好醜」的家庭車買家都敬而遠之,有時和顧客「心無靈犀」,也真的人頭落地都擔當不起。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車壇的RP

又多了個看BBC的理由。

不看,又假設你是有錢人家的話,走進Pagani的陳列室,說你想買Huayra,點讀?慢著,Hua-yra,難道是普通話?華華甚麼?你想像到有一個漢字的普通話唸YRA嗎?MC Jin一天到晚唱好特首,繞舌繞到變提子瓣包,都應該愛莫能助。

然後就是取替林寶堅尼Murcielago。不看BBC,你大概都不知道MurcielagoGallardoReventon怎讀,又或者你現在還以為他們唸merci-largo、「嫁啦度」、「Ri venton」,錯錯錯,正音麻煩還是看BBC。但新車會叫Aventador,難道讀成「阿凡達」?

你或者會說,干卿底事,一來你不是有錢人,二來有錢人有錢就得,做正音大使實在多餘。但就如時裝迷應該懂讀Louis VuittonYves Saint Laurent一樣,車迷不懂汽車英文讀音,連讀音正確與否也不願意去考究,就枉你自命是車迷。當然,有錢人滿身銅臭,有些暴發戶,就算有專人好心教導,他一句:「我鍾意咁讀啊,吹咩?」你難道又真的「吹咩」。

只是話得說回來,要Jeremy Clarkson這個癲喪「反歐洲份子」充當車壇界的received pronunciation權威,又真的令我感到汗顏。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法拉利,做得好!


連法拉利都要推出Shooting Brake,這種兩門旅行車真的強勢回歸了。

看維基,這種車所以叫Shooting Brake,是因為這種車本來是從兩門跑車改裝過來,以方便那些打獵的人放置槍械,又或者給那些打高爾夫球的人放球棍。一聽就知是有錢人的玩具,所以改裝的車都完全是「貴族」品牌:積架、Jensen、Lotus Elite…幹嘛全部都是英國品牌?你有見過美國人打獵嗎?

但到了八九十年代,Shooting Brake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兩門Hatchback、有錢人當然買越野車了。當中Z3曾經出現過Coupe版,但劣評如潮自然未能帶起趨勢,直到Mini的出現,Traveller卻沒有當作shooting brake來賣,但平治就往往最懂拿人家的創意來發揚光大,先出Fascination Concept預視E-Class,繼而密鑼緊鼓研發CLS旅行車版,但不知怎的卻給賓利「非官方」地搶飲頭啖湯,讓Carrozzeria 推出改裝版Continental GT,如今連法拉利都來個Ferrari Four,平治要突圍,不容易。


當然,有車迷大肆批評法拉利這次傷了他們的心,認為車尾破壞法拉利一貫的水滴型線條,甚至有評論說是前排被認為醜極無比的本田Crosstour翻版。但說得說回來,Crosstour也是水滴型,為什麼一樣「醜壓群扒」?看到法拉利這次大膽嘗試,我這次倒想力排眾議,冒著被杯葛封殺的危險說句:Ferrari ,做得好!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汽車都要買國貨


隨著倫敦的士由富利堡引入,香港終於有中國製造的汽車賣了。

上面那一句是否有點邏輯謬誤?一點也沒有,輸港的倫敦的士其實是由吉利和英國錳銅合資的內地車廠生產的,吉利去年更一度想收購錳銅成為最大股票,雖然最終未能成事,但吉利想大造倫敦的士之心,路人皆見。

吉利前幾年更曾經想在香港設廠,但香港地價高,政府也沒理由特別優惠某些企業厚此薄彼,所以估計應該不能成事。但這幾年來一直有傳其他中外合資的車廠可能會把內地製造的汽車輸港,事實上澳洲也已經發售長城牌汽車,在街上的曝光率也不俗,相信和價錢平對手一大截有關。

內地汽車來港發售,似乎是遲早的事。事實上你們坐的村巴已經有不少是內地的品牌,汽車今次倒是第一次。政府亦對比亞迪電車在香港試行表達興趣,比亞迪亦密謀在美國推售,香港人再嘴刁,一說到價錢,應該難以抗拒。

當然,內地汽車品牌的安全性備受質疑,當年華晨汽車的NCAP測試成績,聞者仍然猶有餘悸。這次富利堡當起先頭部隊,香港人恃著「倫敦的士」這個品牌以及比以往平一半的價錢,隻眼開隻眼閉的一親古老品牌的香澤,也不是甚麼稀奇事。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人類始終是愛著數動物


之前都曾經說過1.5公升家庭房車日漸式微,日圓高企,加上同廠的高身小型RV似乎在空間上更有優勢,很多人轉投這些RV的懷抱。

最近豐田的Ractis Verso到港,二十萬不到的價錢,再次向同樣賣廿多萬的Corolla客源「開刀」。本田的香港代理立即引入Freed還擊,不同的是,本田家族中最首當其衝的,應該是Fit/Jazz而不是早已苟延殘喘的Civic。

競爭白熱化至此,已經是為了保護市場佔有率而不是為了擴大佔有率,間接犧牲了供求彈性最低的牛油與麵包。我想說的問題是,大家一見到Ractis、Fit/Jazz,著數的感覺固然強烈,但這就是消費者選購貨品的角度問題:究竟是要產品的精鍊度還是著數感覺?

Corolla經歷了十幾代的技術發展,早已成熟得沒有甚麼進步的空間,但這也代表了他在機械的精鍊與及完成度均超出同廠大部份的同門,隔音技術之高超,易控程度,內廂的精緻,敢說德國牌子的出品都未必及得上。廿萬換來的,就是這種和諧、精緻與認真的感覺。不是說同廠的其他出品就遜色得多,只是盒型車身先天共鳴問題,為了遷就行李擺放而「偷位」令座位承托力有所犧牲,還有車系的歷史,這些些微分別,高下未必那麼容易見到,但這要看消費者本身的品味與取捨了。

這一代的Corolla很命苦,處處捱打,美國更來個剎掣失靈的醜聞。但當我眼見Corolla這個市場漸漸被MPV與RV潛蝕之際,仍然不禁嘆句:「人類始終是愛著數的動物」。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國內自家品牌路難行


中國汽車業要走自主這條路,似乎不太容易。

重溫歷史,當年的豐田與本田怎樣起家,還有韓國的現代當年先拍好三菱這個碼頭,政府再來個保護主義阻止外國車進口,中國的汽車業,來得不倫不類。

為了得到外國車廠最先進的技術,中國政府訂下中外合資的標準,國外廠商不可以擁有超過半數合營企業的股權,那些東風日產、廣州本田和一汽大眾等等的品牌,統統只是組裝工場。至於民營企業的品牌,技術上基本上沒有依靠外國的企業(或「借鑑」外國的設計來製造所謂自己的汽車),產品的售價或者比合營企業平一大截,但某程度上是「山寨」級數,出了國外,毫無競爭力。稍有不自量力的有外銷計劃,結果不是敗走回家就是一拖再拖,因為根本不入流。

另有一種所謂「自家品牌」,就是索性收購外國牌子,吉利收購富豪、上汽收購路華,情況有點像當年聯想收購IBM一樣。但假如聯想的例子可作借鏡,那更證明了收購品牌這條路不可行。否則本來聯想可以用IBM的品牌五年,為什麼未到期就索性以自家品牌替代?從吉利說明不會打搞富豪的日常運作,到我們看到MG品牌回歸歐洲的計劃一波幾十折,此路大概也不通。

然後就是合營車廠另設自家品牌。最近廣州本田就以「理念」品牌推出新車,但只是採用本田的舊技術,目標顧客似乎仍然是剛起飛的中等收入國內家庭。的確,新興市場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寶藏,剛起步的家庭如狼似虎地覬覦汽車這種所謂「奢侈品」。他們不介意技術是否最尖端,款式是否最新,只要汽車夠耐用,會行會走已經心滿意足。但這種汽車,毛利低,顧客層單一,對汽車的科技沒有進步,但對走出國際,毫無幫助。

中國汽車要突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國民對「國貨」的忠誠度遠不如韓國與日本。中國人對國外名牌的迷戀程度,不用看車市,一說LV、Gucci,大家都恍然大悟。和當年日本人對「國產車」的忠貞程度相比,今時今日的美國國會議員,已經不用像當年一樣威脅重稅懲罰國內汽車,一味叫人民幣升值就已經水到渠成。中國品牌要突圍而出,不容易。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商標的威力

最近Starbucks的改標誌事件,引來網民以前消費者不滿,可想而知「標誌」,對老字號的機構有多大的影響。



商標,幾乎是大機構的重要資產之一,但為了「與時並進」,又或者注入年青氣息,很多機構都願意花大量金錢去「翻新」商標。無獨有偶的是,大部份公司都不敢為商標作出翻天覆地的改動,尤其是有悠久歷史的公司,一改隨時會流失大量顧客,有時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標誌一改,一所公司的命運都會隨之而有大幅度改變,所以不少公司都不敢輕舉妄動。

汽車工業何嘗不是一樣,平治的三角星標誌、勞斯•箂斯的女神、福特的藍底白字橢圓型標誌,五十年、一百年也不變,但沒有傳統包袱的車廠如萬事得,就膽敢不停大改,只要看看圖中萬事得就知道,消費者也似乎沒有多投訴,事實上萬事得自從換了最新的標誌後,也好像同樣為自己的產品注入生氣一樣,和豐田日本這些前列日本車廠爭一日之長短。






「想逐漸變黑又得,立即變黑晒又得」,雷諾和日產這對「兄弟」,就靜靜地把自己的商標蛻變。雷諾的菱形商標,由1972年起已經大致成型,直到92年開始就不斷作出適度修改,就如新車的facelift一樣。至於日產,就更加無聲無息地更改標誌,由以往的紅藍兩色,旭日初昇的標誌,變成純銀色、圓型背景面積更大的新標誌,這似乎是Carlos Ghosn上任後的秘密作為,未知是否想淡化東洋特色之作。

當然,也有車廠由沒有商標變成有商標,最出名的要數豐田。在日本車還等於平靚正的年代,豐田只用英文字母代替商標,直到90年代的起飛期,由三個橢圓組成T字的商標推出,也代表了豐田由純賣耐用的車廠進化成世界上最賺錢的車廠。商標的魔力,有時真的不由小看。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循環再造


提起福士,忽然想起這個集團最近幾個車系的所謂「全新版本」,其實嚴格來說不是「全新」。

兩年前推出的六代Golf,很多人就質疑本身是否「五代半」。在此之前,已經有傳聞指五代Golf的製作成本太高,所以廠方要急急簡化一些部件的組合以維持競爭力。五代Golf基本上已經好得無可再改,GTI更橫掃世界各地車壇的大獎,所以六代索性建基於五代的底子,也實屬無可厚非。

現在輪到同廠的Passat了。今次又輪到有人質疑是否「六代半Passat」。廠方指出除了車頂外,外觀上的任何一塊面版都是重新設計的。Passat是否好得改無可改,我想爭議會比較大,在歐洲似乎蠻受歡迎,但在香港的銷量始終不及日本同級房車,遑論鎮店之寶Golf了。在內地的成績(以Magotan之名上市,Passat屬更舊款式)亦不太出眾,以福士在內地的江湖地位,怎樣說都不算成功。

當然,話得說回來,德國車一向不太喜歡大改,你看平治車廠在七、八十年代推出的車系,隨時十幾年才來一次大改造。到了九十年代才可能因為受日本車的威脅才縮短車系更新週期,卻換來質量下降的投訴。事實上他們大改的原因,某程度上也因為大幅提高的撞擊測試要求,尤其NCAP的成立,當時摑了這些出名安全的車廠一大巴掌。如今各車廠已經掌握到拿分竅門,又似乎沒有了大改的需要。

當然,有一款汽車,是四十年不大改卻又能歷久不衰的,一說大家都知,是保時捷911。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一網打盡


朋友給了我一張疑似傳聞已久的「Baby Cayenne」的Cajun官方照片我看,左看右看都像電腦合成照片,未敢下定論。

不禁想起,保時捷和福士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打算在這裡細說,畢竟知道的一早知道,不知道的越說越頭昏腦漲,有興趣的自己去看維基百科好了。簡單來說,保時捷的祖先就是設計出福士甲蟲的人,而保時捷的356就是以此為基礎,之後大家就糾纏不清,目前保時捷家族輾轉成為福士的最大股東。

由一所小型的跑車廠,到足以鯨吞德國最中流砥柱的車廠,輾轉還成為了保護福士免受外資「侵佔」的白武士,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出原因。因為即使保時捷是世界上毛利最高的車廠,賺回來的資金卻是不足以鯨吞福士的,但白武士當然會有外力襄助。我留意的反而是,保時捷有了福士的龐大後盾,基本上是不再需要自行研發新車系又可以不斷擴大車系的版圖,因為要推出任何新車,只要借了福士車廠旗下車種的的車架,再調校出跑車的性能,甚至利用福士的所有最先進技術,就可以巧手炮製出由Cayenne到Panamera到傳聞中的Cajun這些膾炙人口的車系,羨煞旁人。

當然,福士這個集團也真夠嚇人。賓利、布加迪、林寶堅尼、奧迪以及保時捷以至「人民汽車」福士,每個品牌都執各自界別的牛耳,滴水不漏一網打盡,我可以買福士股票的話,都想買兩手。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心術不正

今時今日的廣告,真是名副其實的陷阱,稍有不慎都會誤墮,讓對方「奸計得逞」。

網頁廣告,已經到了煩死人的地步,怨鬼纏身的在網頁上下遊走已經夠煩,你明明小心奕奕把指向exit掣,這個時候「敏感」的廣告就會彈出第二個大視窗,於是廣告商又多了個自欺欺人的點擊率。你越想自娛,我偏偏不就範,於是索性不理,由得那些廣告在我面前跑來跑去,視若無睹。眼睛受罪一回事,總之就是「唔益你」,來個兩敗俱傷又如何。

但有些廣告,真是匠心獨運得防不勝防。我說的是那些和媒體介面渾然天成的那些廣告。其實這種「致入式廣告」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但成功爭取你的好奇心後,你總會很快發現是廣告,況且至少你總會在某個角落看到font size 1的「廣告」二字,但這種廣告方式,最近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階段,像卧底一樣混在人群當中,忽然突擊攻其無備。像這期車王雜誌,失驚無神在試車報告之間來個Volvo S60的「試車報告」,心想本來S60己經推出了一段時間,但抱著一看無妨的心態看了頭兩段,越看越不對勁之下才發現連左上角那個Promotion字體都和前一頁的Test Report一樣!

我不是不欣賞他們的別出心裁,事實上他們的內容充實之餘不算太「賣藥」,但一想起這種騙人進去看的手法心術不正,你的產品再好,我都永不考慮。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天馬不行空?



各車迷與及汽車雜誌的編輯,一直都喜歡與車廠的保密隊伍大鬥法,由爭先披露車廠的未來動向,以至即將推出的新車外貌,無所不用其極。

Spy Shots固然是主流方法,spy到一個程度,車廠有時都被精誠所至,偶爾來個金石為開,索性給傳媒先來個測試原版大行動,實行你好我好,你有率先披露的資料,我又成功令車迷更殷切期待自家新產品。但最新的「偷窺」趨勢,卻是來自知識產權與及專利的申請。

不要問我從可得知這些版權申請,香港人看報紙看得多了,就是沒有看過憲報。一上網,你就看到大大小小的有關申請,圖文並茂,由產品設計式樣到標誌的圖像都鉅細無遺,全港市民一起見證,如有不滿,可以挑戰對方的申請,公平公開。也就是這個原因,車廠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免得到時口同鼻拗,版權申請是避無可避的事,也正是這個原因,由產品型號到汽車設計圖樣,也就無所遁型,自己踢爆自己。

當然,這些專利最終會否化成實物,局外人都只有靠估。在車型上,車廠為了漁翁撒網,寧濫物缺把大部份型號都先行註冊,至少買個保險,免得到時要打官司拖拖拉拉(如Infiniti的Q45和Audi的Q7事件,最終不了了之…),二來有些車型,可能只是用作概念示範,在車展也文也武,也就鳴金收兵,白費了車迷一番苦心,不及得spy shots,車廠隆而重之要原型車「拋頭露面」大測試,投產的決心一定大得多。

老土點說句,多點這些新聞,製造一下幻想,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品味示範基地

離離合合,本是平常。

我說陳列室把品牌「分家」。就像凌志一定要要遠離豐田、但又容許大發在豐田的店內「坐鎮」。最近Smart都直接進駐平治的陳列室,但另一邊廂,本港的越野路華決定把「Range Rover」和「Land Rover」分家,還不惜和福士爭陳列室,分家決心之強,幾乎要以天價租金收場。

當然,這跟市場推廣有關,但在澳洲,好笑的是一個代理可以連沒有關係(甚至競爭對手)的品牌相安無事地放在一起,例如本田crossover鈴木、Holden 加現代,理論上坐擁多個品牌的大昌行和英之傑都可以照辦煮碗,來個本田加日產、豐田加萬事得,但相信很難發生。

分家,當然和總廠的市場策劃有關,尤其是關於品牌忠誠這回事,在香港這個講求包裝的社會,加上汽車始終在香港是奢侈品,形象自有其重要性。只是Range Rover雖然講求豪華包裝,但Land Rover的身價也不是「善男信女」,而且很多有錢人都愛以Land Rover炫耀自己是真正越野愛好者,何以要把Range Rover的spinoff ?無他,所謂豪華越野,在香港所以有市場,大概是和「中港車」有關,如此一來說穿又可以只是另一「背靠祖國」的大動作,於是花再多的錢租陳列室,也就「明晒」。

另一可以預期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繼續起飛,將會有越來越多的LV式汽車旗艦店在香港出現,你可能會問,汽車不是LV,又不可以帶回中國,但香港已經淪為「品味示範工具」,內地人見香港「興乜買乜」,所以一眾品牌都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貪其自由港之餘,也給內地同胞「起示範作用」。再豪再離奇都可以。

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多布好過無布


現代人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於是才多了硬頂開蓬如此異物。

但世界上畢竟還有人堅持正宗的開蓬車,要用布蓬。近來推出的開蓬車中,布蓬似乎有復興之勢,由平治E-Class到寶馬6系到Chevrolet Camaro以至不倫不類的Murano Cabriolet,一眾超級跑車除了法拉利外,由奧迪R8、林寶堅尼Gallardo以至保時捷的所有開蓬版本都堅守軟蓬路線,你就知道布蓬有它的好處。



布蓬,勝在輕便,機械結構沒有活動硬頂的複雜,不但操作容易快捷(硬頂摺蓬動輒都要花廿多秒才能完全收藏於行李箱內),收摺後也不會霸佔過多的空間,對超跑這些講求重量平衡的車種來說至關重要。合上硬頂後的車,型態上總是有點突兀的,對追求美態的超跑來說,絕對趕客。

當然布蓬所以幾乎式微,原於硬頂解決了軟蓬的問題,包括漏水、防盜,安全(想想樓上忽然有個花盆掉下來),甚至車架鋼性(關上蓬後)等缺點,但話得說回來,你買開蓬車,不是應該有個有蓋車房?要鋼性,何不乾脆買硬頂型號?開了蓬,有花盆掉下來,你的車輛是硬頂還是軟頂,又有甚麼分別?

只是你問我究竟喜歡布蓬還是硬頂,我兩種都不喜歡,我喜歡當年的911 Targa和淑女300ZX的T-bar。「無上裝」這回事,有時「脫」沒那麼徹底,反而有她的美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