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復刻
這一輪,德國車流行復刻。
由七十年代開始的Golf GT-I到八十年代膾炙人口的E30 M3,還有叱吒八九十年代越野賽事以至超瘋狂嚇死人沒命償的B組大賽的Audi Quattro,德國人向世界示範何謂「理性地野性」,向世人宣揚速度不一定和危險掛鈎,世人就愛煞了德國車簡單的機械,直接的操控,沒有意大利車的鬥力遊戲,也沒有野性難馴這回事。「齋」,在當年來說,是一種幸福,一種體驗,一種「人有我無」的尊貴,因為他們有的,是對事的執著,以及追求完美的那堅持。
廿幾三十年後的今天,德國車仍然在機械上獨佔鰲頭,但今非昔比,不再「清心寡慾」,不再「齋」,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電子儀器,為了遷就安全條例而不斷增肥的軀殼,以及永無止境的排氣量。所謂的「輕量版」,即使減了三幾百磅,由於基數太大,仍然難以和當年的祖先媲美。當天的「鋼條身型」,和現在的「肌肉型」相比,仍然論盡。
只是,復刻的確有市場,這場仗始終有人會首先挑起,三大廠當然要嚴陣以待,先來發功的是1系M Coupe,廠方不肯叫做M1,清楚不過,皆因M1沒有能取代,要臨摹的也是M3,但今時今日的3系已經發福,所以1系就充當了傳承的角色,在長闊高上或者可以相提並論,只是論低調程度,仍然不像當天M3那種「穿著羊皮的狼」的味道。
緊接而來的,有Quattro Concept,眾所週知當年的Quattro Coupe如何令人聞風喪膽,快之餘穩定性之高,給傳媒形容為「zzzzzzzzz~~~zzzzz」睡著了來形容。當年的奧迪,給人覺得悶。今天的奧迪已經是和平治寶馬一爭長短的豪華品牌,闊太要運動,自然要大堆名牌裝身,Quattro Concept那一堆LED頭燈,就像她們的LV袋一樣,回不了頭,形似神不似。
當然,時代進步,人是要往前看。但復刻,刻的是新酒,連用來盛載新酒的那個舊瓶,其實也只是複製品。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續「先貶值,後增值」
同樣是格仔衫,名牌賣四百,「扑死你」賣四十,你買哪一件?
當然是買四百塊那件。不要以為四百和四十,剪裁和質感其實沒有多大分別,四十塊的那件T-恤,在街上的曝光率應該不只四百塊那件的十倍那麼少,由十幾歲的長毛飛到六十歲的耆英都變成「扑死你」的代言人,所謂「人著衫」,你可以穿得比他們好看,但問題是:誰想和耆英鬥穿衣好看?
所以一旦niche變成mass,必定趕客。市面上當然有很多紓尊降貴又取得空前成功的例子,但重點是,其實他們一點都不mass。你看H&M,每次和名牌子玩crossover,幾乎十次有九次都在幾小時內沽清。他們當然可以「有求必應」,長做長有,問題是到時燕瘦環肥,一街都是「制服」,那就一點都不exclusive,沒有那種「下不為例」的感覺。是cheap而不是gimmick。
另一種方法,就是搞多幾個niche,幾百款不同的niche加起來不等於一個mass。就像Mini這個品牌,旗下型號隨時多得可以跟日本量產車廠看齊,但每個型號都定位怪異,由Mini one到Mini Countryman,款款四不像,適合不同年齡怪人,人家就會自自然然覺得是「品牌形象」。VW在香港原本都是有點niche的,但GT-I一大賣,再加原廠搶回代理權玩直銷後來個大冧價,一街都是Golf,結果市場飽和了,聲勢不復再,還給原代理來個「內訌」,以奧迪打福士,難為廠方當日誇下海口要超越豐田在香港的一哥地位,現在連血脈相連的奧迪也來勢洶洶,難道連奧迪都搶回來倒自己米?
趕客自有趕客的道理。不看看自己定位就來者不拒,額頭鑿了「埋黎睇埋黎揀」六個字,真正有素質的顧客,自然不會是其中一位「翻箱倒籠」找斷碼貨的耆英。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先貶值,後增值
之前說過目前最「潮」車種,是兩門玩樂車/旅行車,其實方興未艾的,還有「微型車」(Microcar)。
微型車,當然不是說那些日本k-car,也不是說Smart Fortwo,Tata Nano現在也已經雷聲大雨點越來越小,而是說豪華版Microcar,先是「占士邦之車」恾死嚇我們不死,把豐田的iQ改頭換面套上自己的designer language變成Cygnet,看了幾遍仍然以為是愚人節新聞稿;到了最近,仍然隸屬馬來西亞Proton(竟然是「仍然」,母子都同樣等錢駛,還是堅毅地撐著…),除了那同樣嚇親大家的一炮五響跑車大計劃外,還暗地裡埋首於微型車計劃,而且實牙實齒,說明幾年內投產。
無他,又是趕電車潮流。連早已式微的「前」豪華汽車品牌,當年出名「大食」的凱迪·拉克(Cadillac…沒辦法,香港沒有代理,唯有借用內地的別扭譯名),也在車展上展示了Urban Luxury Concept。作品前瞻性就不強,但名稱一語道破了目前汽車市場上最重要元素:Urban、Luxury、Concept…對不起,這個搭單的,但某程度上也是事實,因為那些車不是尚未生產,就是標榜電力推動,擺明是用來做實驗品,搞一下gimmick的「省招牌之作」。
觀乎今年的歐洲最佳汽車竟然由日產尚未正式推出的那輛電動奪得,電動+微型這個hype,看來將會說到口臭都還繼續說下去。而最說hype的豪華品牌,今時今日「不顧身世」一下,就如H&M crossover Lanvin一樣,反而是「先貶值,後增值」的行為。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生壞鼻
鼻長得不美,相學來說是很影響運數的一回事,尤其是女兒家,據說和夫運有關,所以鼻,真得很重要。
沒想到,原來鼻,對車來說同樣重要。Acura自從換了現在這個「家族鼻」後,運勢就好像沒有怎樣好過。一眾劣評都說這個鼻很難看,像整容失敗一樣,每天對著這個醜鼻上下班、接兒女老婆,原本的生活已經夠煩,還要對著這個「鼻」,真的想一腳踢過去,但…那可是你的坐駕,你捨得嗎?
最近JD Power出了個「你阿媽係女人」的報告,指Acura的鼻,直接影響了當地的銷路,「終於」有權威數據迫本田就範了。也真的不知本田的高層吃了甚麼,對一些無謂的堅持可以撐那麼久,你不喜歡嗎,我就洗倉式全線車系都醜給你看,終有一天你習慣了,就自然會愛上他,最多我在其他地方美給你看,你看TSX Wagon,夠美了,又是錯在有個醜鼻,美國人都說,你乾脆給我們歐版Accord算了,Acura還是Honda,虛榮而已。
據聞本田終於認輸不再和消費者鬥氣,下一代TL將會放棄這個鼻,在懸崖勒馬這回事,至少富士真的勒得快一點。無他,當年那個三角鼻,更醜更趕客。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想自求多福也奈何
事件的來龍去脈,尤如過往的眾多類似事件一樣,詳細的前因後果,維基百科也大有記載,也不想老掉牙的學其他人來個反思,我只想把其中兩件事「發大黎講」:
(1) 為什麼發生事故的汽車主要來自美國,以及有出售美國廠房出產型號的國家?究竟油門不回彈,是否真的如一眾報道所說?莫名奇妙的越發加速,漸進式的推向地板?
(2) 究竟是誰蠢到要隱瞞事件?明知一個謊話蓋另一個謊話,只會走上不歸路,偏偏不知是出於高層無能還是自負,把這些報告當作耳邊風,導致車廠走進如此萬劫不復之地?
第一個問題,在亞洲區這個沒有受影響的地區,我常常聽到豐田車主有這樣的疑問,他們對豐田汽車投以百分百信心。事實上我也很難想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但太多資料、太多新聞,無論廠方以至官方甚至傳媒都處理得很混亂,這次事件大有可能變成「無頭公案」,對受害者或是廠方都不公平。
至於第二個問題,這就完全是廠方的責任。但我相信事件發生在這二間信譽良好的車廠,大概都可能給自滿沖昏了頭腦,忽視了問題的嚴重性。關鍵在於當車廠收到越來越多投訴的時候,有沒有抖擻精神正視問題,還是等情況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階段,還妄想可以瞞天過海,自行了斷。這一次豐田就走錯路了。
但最深層的問題,還是究竟我們買的產品是否比以前安全?為什麼我們由食品到電子產品都越來越多回收事件?無論是製作過程有紕漏,還是本身的設計問題,我們對這些身外物似乎越來越沒有信心,甚至抱著一種心態,就是壞了就換,而不是去維修,去改進,這到底是消費文化造就的速食現象,還是廠方本身用來謀取暴利的擋箭牌,迫我們消費者去接受呢?看著豐田事件後,一眾車廠輪流大規模回收自己的產品,我一點都不覺得是廠方對問題更加重視,而是反映了在後資本主義社會,我們又回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濟起飛,人民有錢消費,法例卻不足以監管安全貨品的日子。由毒債券到毒奶粉以至毒汽車,我們想自求多福,卻連門都沒有。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溏心風暴
我不是說爭產,現代汽車也不是發生甚麼家族鬥爭,我只是想說一下現代和起亞現時的情況。
起亞這個品牌,在十二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中給現代「拯救/吞併」,成為現代汽車的一份子。這個「後母」也真夠偉大,沒有刻薄這個兒子,之後的汽車品質越來越好,兩個品牌的盈利也以幾何級數增長。時至今日,現代汽車已經擠身世界五大車廠,生產的汽車真真正正和日製以至歐製汽車平起平坐,在歐洲更是和起亞一起並駕齊驅,銷售數字隨時比本田萬事得更佳。
面對起亞這個「兄弟」,現代汽車當然有後著,從來的策略都是把現代汽車鎖定在較高檔次,而起亞汽車無論在設備以至裝造素質都稍有不及。但quantum leap之後的增長會放慢,這在豐田身上早已體現,現代汽車的素質這幾年的確仍然突飛猛進,但起亞的進步更大,而且以設計來說,起亞可能因為請了位前奧迪設計總監來,design language更加「脫亞入歐」,開始有汽車雜誌的比試報告以起亞和現代來個「自相殘殺」,而結果竟然是起亞勝出。
其實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產品好賣,兄弟一起打江山,本無不妥。但起亞和現代基本上是零product differentiation,完全是正面交鋒,Sportage與Tucson/ix35、Optima對Sonata/i40, Ceed對i30,心水清的人已經鼓譟,指出兩者根本是同一底盤衍生出來的兩生花,但一如當年的福士與斯柯達一樣,有個平靚正的選擇,所有人都棄Golf投Fabia,整個福士集團的profit margin就很受傷害了。最終為了保住福士,斯柯達現在已經韜光養晦。
所以可以預期,明日的起亞大有可能是今日的斯柯達,鋒芒太露被迫收歛,但假如現代集團是想把起亞集團包裝得跑車化一點,留給現代主攻「豪裝」市場,請看凌志與豐田(再加Scion)的例子,economies of Scale是雙刃的劍,當各個品牌面目如打翻五味架一樣模糊混帳,「沒落」兩個字自自然然會寫在他們的品牌logo上。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同床異夢
汽車生產商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消費群,但近幾年來但凡有車廠和「粉紅救兵」扯上關係,大多都是爭議性的故事。To be anti or not anti,已經不是問題那麼簡單,而是到了人格分裂的程度。和時裝不同,同志幾乎差不多和時裝劃上等號,在marketing上完全攣直通殺,但汽車這種商品,對象可要保守得多,即如Cadillac、凌志這一類「老」(「老人」的「老」)品牌,你失驚無神來個同志廣告引誘同路人大破慳囊,一大班老人家「米飯班主」立即口誅筆伐,世風日下道德淪亡,於是又要車廠站出來劃清界線,本來gay friendly的campaign,一夜間又反轉豬肚變成gay-unfriendly,同志們的心靈又特別敏感,得罪他們大概等於永久趕客,因此這個市場,CEO從來都特別小心處理。
只是踩界事件,還是會零星地發生。最近雷諾Twingo製作了幾個出位廣告,其中一個「叻女」(Lesbian)廣告就惹來是非,大概是衛道之士又再出來大打正義旗幟,結果在意大利慘遭禁播(但有消息說其實並無其事,典型的眾說紛紜結局…)。但在廿一世紀一零年代,有了youtube這廣播恩物,壞事通常立即變好事。點擊率數以十萬計,雷諾自然成為了得益者。
車廠對這個所謂「尚待開發的市場」,就如那些男明星回應自己攣直傳聞時總是先來否認,繼而強調自己不會歧視同志一樣,潛台詞永遠都是想攣直的錢都盡賺,卻又don’t ask,don’t tell。但既然自己不是同志,又何來同志傳聞?這個嘛…要不空穴來風,要不故弄玄虛,在市場學這回事上,始終最重要的是「疑幻似真」、「若即若離」。
(順便來一個gaywheels.com的2010年同志界別搜尋最多的車款,結果還蠻出人意表)
1. Volvo XC60
2. Audi R8
3. Nissan Quest
4. Mitsubishi Outlander
5. VW Golf
6. VW Beetle
7. VW Eos
8. VW Jetta
9. VW Touareg
10. Mercedes-Benz C-Class
還有,原來VW,很「基」...
一字記之曰:玩
車型,的確充分體驗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會不停變異的。
MPVSUVCUVSAV乜V物V的年代,已經或即將飽和,前一段時間流行四門Coupe,結果引發保時捷雅士頓•馬田出招甚至林寶堅尼也蠢蠢欲動,誓要以「藍血」身份奪回平治這個對他們來說名不正言不順的「頭啖湯」,正當「四門Coupe第二代」風起雲湧之際,戰場瞬間轉移,先是已落藉印度的越野•路華以Range Rover之名推出隨時比Freelander更小的Evoque,三門五門雙響炮齊發,那邊路華的「前度」寶馬,誓要趕盡殺絕,忽然來個Paceman Concept,和剛剛在香港落地的Countryman左右夾擊,擺明不想前度活得比自己好。
先別說越野路華現在走的「線道」越來越有機會和Mini發生碰撞,兩門Wagon以至兩門越野車這個車種,其實一直以來不算甚麼新鮮事。Mini在五十年代風光之時,Traveller系列一早貢獻Mini不少,經典的木紋裝飾影響後世深遠(雖然也真不知有何實用性可言)。及後的Range Rover,改變了世界對越野車只能「齋」的看法,豪裝越野車這條路線從此成為一條Autobahn公路…只是實用性的問題,一直未能令這類車種成為主流車系,汽車業當年賣四門房車已經賺得盤滿砵滿,哪有心情理會這些所謂玩樂型車系?
但時至今日,買車的「玩味」越來越重,主流的四門房車市坦日漸式微,現在汽車市場,不是一味要「豪裝」,就是要「玩」,最好兩者兼備。在這兩個界別上,不是Mini鬥Range Rover,有哪個膽敢冒犯?當然有。一窩蜂的現象,自然會造就很多不自量力的車廠跟風,於是一系列影響市容的出品相信已經在設計室桌面上的畫紙漸成雛型,頂得市場稀巴爛後各界自然會鳴金收兵,再到下一個戰場來個惡性循環。小型兩門UV之戰,即將在2011年揭開序幕。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嘔血GPS
在澳洲之旅中,最令人嘔血又吹脹的,就是膽粗粗玩自駕遊時,那個白痴又多多聲氣的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簡稱GPS)。
它跟你說再過幾十米要左轉,你不知道幾十米即是距離幾多個交通燈位,幾乎想停車問行人借間尺量度;它跟你說前面街口向左轉,你到了那個街口才發現不准左轉;你過了那個不可左轉的街口,它就如你外母在後座不停重覆,除了比較客氣:「可以的話就來個u-turn啦。」但只會比你外母更煩,因為它每三秒重覆一次,溫柔婉約,真人發聲演繹。
然後等到真的可以來個u-turn了,你以為可以重新依賴這個「導盲犬小Q」了,你卻剛剛進了隧道,又或者到了一個收發訊號的盲點,它就像個被毒啞了甚至毫無知覺的人,你在手忙腳亂之際,幾乎想跟它做人工呼吸。只是當它重新甦醒過來,你才發現,原來你又錯過了上一個路口。在這時候,你已經無名火起三千丈,但你想把它置諸死地也不成,因為這個GPS是租回來了,弄壞了還要你賠錢。你唯有用粗口問候它,可它卻厚顏無恥地繼續和你說:「麻煩有時間的話來個U-turn!」
廿一世紀越來越多所謂電子gadget,但通常都是越幫越忙,氣死人沒命償。人類千百萬年來最在行的,往往就是搬起石頭往自己的腳趾砸下去。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色·戒
DuPont剛剛出了一個車主選色報告,黑、灰、銀大熱勝出。
真的不說也不知,原來我們的世界是那麼「灰」。當然,車主選色,實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尤其是不愛洗車的那些懶人,好天灑、落雨淋,大家對灰塵滿佈的黑白灰汽車似乎容忍度較高。
只是其實總有一些人會成為那個報告的百分之一,選些獨特的顏色,但除了周啟邦夫人之外,大家似乎在「冒險」中也求個保險,歸納如下:
「廠方顏色」:我們常常說display colour,也就是車廠發出新車官方照時起用的顏色,如萬事得2的「翡翠綠」、「鐵銹啡」,豐田至愛的「香檳金」、富士Impreza的「湖水藍」,不知是否車主在看產品目錄時被催眠了,又或者不想廢周章想像一下車身和顏色之間的關係,於是新車一出,整條街都是從「官方照」跳出來的新車,全無新意。
「今是而昨非」的顏色:「姣婆藍」、「工程車黃」、「財務綠」(類似英式的racing green,因為有為數不少這種顏色的汽車成為「銀主盤」而得名),這些顏色表面看來是「進取」的顏色,實情是當年的潮流所在,另一種play safe的消費行為,只是十幾年後的今天,這些顏色用in變out,而且極out。
「兩截色」:曾經何時是「高貴」的同義詞,後來式微了一段時間,再次給賓利和勞斯箂斯(又或者邁巴赫)重新帶來潮流,但畢竟你的座駕不是這些品牌,皇帝的新衣的啟示是,你的座駕只要是幾百萬以上,淋紅油都會有人覺得是漂亮的。
當然,在香港有一種忌諱的顏色,就是白色。不是因為甚麼不吉利的意思,也不是因為難清潔,而是沒有人想給人誤會是政府車輛的司機。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藍血」車
這是最近我見到新一代豐田皇冠再度輸港的感覺。不用我說皇冠曾幾何時代表了日本式豪華的定義了,但最出名的仍然是要提提:日本頂級絲絨坐椅、靜如深海的車廂(比W140平治S-class走得更前的「耳鳴車廂」)、柔軟得如坐船的懸掛…但到了九十年代,這些定義一一被世界觀(其實是德國式)的豪華定義取代了,一輛Cedric Brougham、一輛豐田皇冠,也要「追上潮流」,日式貴族身份從此變成陪跑,加上凌志的抬頭,皇冠變成陪跑份子,甚至一度有停產的消息。
今日的皇冠,大家會想起凌志GS 430,但我有份強烈的感覺,豐田對皇冠有著一份不可分割的情意結,最好的東西,總是要留給皇冠。沒有了絲絨座椅的皇冠,車廂營造出來的氣氛仍然有一份「藍血」身分,外型都沒有凌志車系過份追捧德國三大豪房車廠的感覺,氣度非凡,流露出來的是那些所謂「年青才俊」無法領會的一份氣勢。
我不是要「保育」皇冠,但一如那些還有君主立憲的國家一樣,儘管不停有報道指他們怎樣花掉納稅人的錢,大家仍然對皇室人士有著一份特別的敬畏之情。只是在汽車的世界裡,又有誰會對這車壇皇族有著相同的尊敬呢?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out of the box又如何?
間諜照,曾幾何時是多麼的貓捉老鼠的遊戲。記者出盡法寶去偷拍,車廠用盡方法把汽車裝扮得「不似車型」,車迷則憑照片盡力評估新車將會是甚麼樣子。
只是在廿一世紀一零年代,一切常規都要被顛覆。最近兩次分別有車廠主動發放「間諜照」,選擇自爆來引起大家對新車的興趣,除了證明已經玩無可玩外,更引證了潮流興洩密,所謂的「洩」,根本一點由手指縫漏出來的感覺都沒有,而是中門大開、賊喊捉賊,甚至有「扯貓尾」之嫌,「受害者」表面上還罵人罵得得面紅耳赤,實情是做場好戲給大家看。
老實說,近年早已沒有興趣看間諜照。先睹為快的欲望一早減退,要嘛乾脆發布照片,要嘛繼續保密,不要像那些明星姐仔一樣,一早向記者透露行程來讓他們偷拍,然後又滿臉無辜的說他們不尊重新聞操守。世界上即使越來越難分清是非黑白,但錯得離譜、挑戰大家邏輯尺度的事,大家仍然不願意明刀明槍的給你扣減智商的。
當然,你可以和我說:不要那麼動氣,畢竟也是宣傳技倆,不用那麼執著。但規矩這回事,在崇尚所謂創意與自由的年代,似乎越來越束之高閣。反常規的東西一次又一次出現,只會令大家麻木,即使真的「跳出了四方盒」,其實又有甚麼建樹可言?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有野改?
看完新Suzuki Swift,看完新日產Serena,請找出十處不同地方。
看完。你大慨會問:「新款黎咩?」、「邊架係新邊架係舊?」,又或者可能會問:「下?唔係本田stepwgn黎咩?」我都想知。當然,廠方一定會大吹內外怎樣更新,但這個世界可以不斷蛻變大家又拍掌叫好的車,只有保時捷911,你又不是車壇傳奇,上一代成功,都不可以拿來做一成不變的藉口,play safe到一個程度,像一個早上上班晚上去wet 的OL,臨下班前衝進洗手間,把眼蓋胭脂塗深點,唇彩調校得妖艷點,鞋都不換就去wet,無誠意又不尊重大會。
甚至連廠方的display colour都不改,發佈新聞照片都是跟大隊,Serena我以為是Elgrand,不好跟我說這叫「家族顏色」,反正這顏色根本就不太吸引。
「老豆賺錢仔享福」。的確對實用的買家來說,一上新車閉上眼都知道軚盤和錶板按扭位置的感覺很安全,但他們更安全的行為,是乾脆用舊車,阿仔不是老馮駛老豆錢的。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腹肌難keep
做健身最怕練的,是腹肌。
要練,其實不算最難,只要有恒心,甚麼都可以做到,問題是怎樣keep。首要的是飲食節制,脂肪不除,肌肉不現;肌肉不練,六即變一。所以有很多人,乾脆放棄。
這裡是說車的,怎麼忽然說健身?原因是福特最近傳出連萬事得都要放棄,成事的話,基本上福特已經把手上的其他車廠控股統統賣出,完全推翻九十年代車廠必要以收購合併來壯大的經營理念。
幾年前福特把阿士頓•馬田賣出時,我就曾經說過該廠是「被嫌棄的鑽石」,萬事得可是福特「一手揍大」,風雨同路,由盛極而衰到不離不棄,再而令它東山再起成為集團盈利重要一環,好車一輛又一輛,福特和萬事得的關係真係情如手足。連手足都不要了,我唯一可以想起的就是「腹肌效應」,有他在固然好看,但難keep,某程度上產品有點「自己打自己」,倒不如專心點。
至於萬事得,最怕是落入那些私務基金,擇肥而噬,待價而沽,又或者落入其他日本車廠手中當「油瓶廠」,zoom-zoom變了doom-doom。車廠之間的離離合合,幾十年都如此錯綜複雜,作孽過人間戀愛。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西車
最近「台語歌電音女王」謝金燕某一首包攬兩岸三地語言(廣東話、普通話和閔南話)的歌曲被喻為西歌,點擊率爆橙,不禁想起,車壇又有沒有所謂「西車」呢?
當然有。「西車」到一個程度,可以出書記載,夠「西」沒有?1985年的某一天,Yugo 45,南斯拉夫製造,1985年正式登陸美國,機械和外型基本上是Fiat 128。外型在當年來說算是美了,但最吸引的還是當年的震撼價:$3990!新車啊!就算是廿幾年前,都是「平平平,平霸」價,於是美國人立即瘋狂搶購。全盛時期,在美國總共賣了十六萬輛Yugo。
之後就出事了:鏽蝕、引擎問題,轉向問題、安全帶、裝造問題…基本上所有可以壞的部份都可以有問題。停在車房的時間基本上是100%。Yugo變成美國家傳戶曉的笑話,在1991年,Yugo America宣告破產,目前在美國健在的Yugo,相信所餘無幾。
當然,所謂「西車」,當然是要達到cult status才可以「上神檯」。除了上文提到,竟然有書本特別記載她的「威水史」外,還有很多人為Yugo瘋狂改裝,有大腳八,有大包圍,後期的開蓬版更是罕有,喬治雅羅的改裝的cabriolet更加另有一番美態,只是Yugo Cabriolet和美女一樣,曇花一現,很快就凋謝。
「西」和「爛」不同的地方是,前者有本事把原本美麗的東西變成笑話,後者就是從頭到尾都「得啖笑」,而且這個世界就是有一班「西友」,專門在這些笑話中尋回零碎的藝術足跡。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用你個腦渣車
在眾多公關災難中,其中一項最嚴重的應該是你把所有傳媒都叫來了,然後讓他們親眼見證你的產品在他們面前出事。
如此運滯的經驗,富豪最近試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傳媒面前示範汽車的雷達系統,如何事先偵測到和前車距離太近而自動煞停;另一次就是示範汽車如何在偵測到有路人亂過馬路的情況下自動急煞車。結果在第一次示範中,那輛富豪直接撞到前車,車頭盡毁;第二次測試中,假人不能「逃過大難」。
第一次事件,據聞是廠方的同事設定錯誤。第二次事件,高層的解釋就真的非常「賴地硬」了。因為他們認為系統並非萬試萬靈,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如此說來,還有誰會願意相信他們的「新發明」?
說到底,這又是那些所謂新科技帶來的矛盾。無可否認,富豪是近年眾多車廠中於安全技術上走得最前的,亦致力提升汽車的主動安全,但問題是這些電子產品,可靠性一定沒有其他汽車的機械部件高,駕駛者面對不同的路面情況亦沒有可能完全包括於這些電子系統的預設程式內,但廠方在這方面的宣傳卻往往是鋪天蓋地,隨時令駕車人士誤以為駕車的警覺性可以相應降低,以為這些電子產品可以解決所有難題,這才是最危險的。
假如我是富豪的公關,或者唯一可以做的補救方法,就是說他們這兩個示範正正是要提醒駕駛者,不可以永遠依賴電子產品,最可靠的主動安全科技,仍然是植根於人腦(小心駕車)而不是電腦。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煩惱+2
潮流興+2。
+2,不再「趕絕外母乸」,儘管你的外母乸在後面坐得變「軟骨老人」,始終在法例上來說是兩個座位,可以載人。尤其是當你想載那些和你有仇的人。
2+2跑車,表面看來好像user-friendly,實情卻有另一個花名:dog-seats。事實上愛狗之人,也真的不知道會否真的給他們的狗狗坐,芝娃娃或者還可以,假如你養的是金毛尋回犬,怎坐?只是跑車生產商卻是樂此不疲生產2+2跑車,就像少了一個你老婆反對的理由一樣,連一直難以+2的中置引擎跑車,都有Lotus Evora身先是卒打破局面,但基本上那兩個座位少得只可以放行李。
然後就是有那些5+2。這情況通常發生在小型運動型多用途車(Sports Utility Vehicle, SUV),通常都是把原本的型號加長軸距,然後加上兩個薄如紙的座位。這就是所謂「應急用」座位,或者換另一個角度說,是趕客座位。當你一直為親友喜歡「痴車坐」而經常要你當「柴可夫司機」而煩惱,你給他們坐一遍這兩個後座,應該先是聽到一大堆粗口,然後保證他們以後都不會再要求坐你的5+2汽車。
一切只因消費者心態,座位不嫌多。實情是你沒多少次會載外母劈彎,又或者載著姨媽姑姐去越野。除非你天生被虐狂,又或者自虐狂,喜歡被罵的感覺。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最out汽車
有哪些車你是不想買他們的早兩代款式呢?
當然是平治E-class。豐田Corolla仍然是很多「新牌仔」的最愛,新牌仔的心態,首要自然是耐用、維修費便宜,哪一代的款式倒不是太重要。加上豐田Corolla給人的印象是實用,永遠不是身份的炫耀,是否最新款,即使是街上的途人都不太在乎。
E-class就不同了。當你已經建立了一批年青才俊(以至中年生意人)的支持者,比小孩打預防針還準時地小改換車、大改排隊換車,心水清的車迷在facelift款推出時,偶然在街上見到前期型號已經嗤之以鼻,大改款不到三個月整條街都是全新型號,還在街上見到上一代的話,基本上車主在街上見到的都是鄙視的眼光:「無錢唔好學人渣BEN屎啦!」彷彿寫在大家臉上。
在供求上,新款一出,舊款的二手價立即插水。最新情況是,上一代W211(上圖)的價錢已經跌至十幾萬的水平,再之前的一代(代號W210)隨時五位數字有交易。雖然過了七年要每年驗車確保可以繼續出牌,但始終都是平治,仍然有一些平日買不起平治的人過車主癮。話雖如此,「無咁大個頭戴咁大頂帽」、年紀大機器壞,買二手車還要看不同盤源的保養情況,否則換來一肚子氣,畢竟始終是幾萬元,好歹都可能是一個月人工。
買二手車,還是不要貪便宜買年代太久遠的產品,否則就像在寵物店買了病狗回來,既得不到預期中的快樂,更可能自找麻煩。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貨幣戰爭的主戰場
之前都說過日本車現在於香港真的賣得很貴。言猶在耳,日圓一再創新高。
最近facelift的Corolla,裝潢的確和Camry看齊,但掩飾不了賣十九萬的事實,幾年前大Corolla一個碼的萬事得6也只是賣這個價錢,即使有齊八氣袋真皮座椅等中型車設備,仍然改變不了Corolla是1,500 cc日本家庭房車的事實,難怪福士Golf大賣,香港人就是受不了日本車賣得比歐洲車貴的事實。
不過更恐怖的,還數合群最近引進的「齋料運動化」版本田Jazz。竟然賣二十萬!真的要用Handelababy那一句「我接受唔到囉」來形容了。再齊料,也沒有可能越級挑戰中型豪華房車的級數,何況齊料版二手價不值錢,買Jazz二手車的人,通常都是「新牌仔」,哪會理你那輛Jazz是齊料版還是齋版?
滙率波動,真的可以很恐怖,當歐羅可以由一兌十四港圓直插九港圓、日圓過去十年的波幅可以由一百一十對一美圓升至八十五日圓,反映在出口貨品的售價中,自然可以很瘋狂。只是對賺港幣的香港人來說,他們只知道同一輛汽車在短短兩年間貴了十萬元,然後他們夢寐以求的歐洲車由平了十萬圓,此消彼長,一街都是歐洲車,又有甚麼大不了?
難怪大家都說廿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將會是貨幣戰爭主導。觀乎最近中日局勢,以及兩國貨幣近來的異動(一個政府入市干預、一個不斷升破新高),在後面「遙控」著的美國,大概會成為最大嬴家。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歐洲車第二擊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只有德國商用車才有能力挑戰日本商用車的壟斷局面。
當然,其實德國的商用車一直的用家對象都似乎不是那一班日本商用車的捧場客,而是大企業,還要是國際大企業,那些globalized形象的如速遞公司、以至我們的特區政府,他們供應的大型商用車,一直都可以獨善其身,運載量始終比Hiace多,而且說耐用程度,其實和日本車不遑多讓,除了之前那一連串的救護車「拋錨」事件,也真的不知誰是誰非,無頭公案審死官。
另一個niche,就是那些小型花店貨車,日本有K-car型的商用車如鈴木Carry,但論馬力始終不及VW Caddy這些柴油小貨車。歐洲盛產這些名副其實「出爐麵包型」小貨車,載貨力不比傳統日本商用車遜色,而且外型趣緻可愛,要是做花店、家族洗衣店這一類小企業,不只大派用場,更可以提昇自家生意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歐洲商用車的由車架、操控到被動安全性,比日本車高幾班,例如今時今日的Hiace仍然沒有安全氣袋,但歐製的商用車已經把安全氣袋列為標準裝備,而且更有撞擊緩衝區,安全性跟房車沒兩樣,買得安心,駕車放心。
當然,商用車最著重的,除了耐用,還有零件供應以及二手價。你在街上見到的Hiace,真的不知經過幾多手車主,相反你現在還見到幾多輛Hyundai H100、平治借殼Ssangyong的客貨車?還有政府用的那些Transit、平治Sprinter,又到了哪裡去?有沒有人把它們「循還再用」?或者各德國代理商首要做的,除了建立口碑外,還可以建立回收價保障的機制,你看歐洲滿街都是當地製造的小貨車就會明白,歐洲的商用車只要代理推銷策略得宜,加上歐元弱勢,隨時會掀起另一熱潮。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斷水貨商米路
行貨商連水貨都做,當真罕見。
當然,十幾年前香港百業興旺,都曾經有很多代理商運入「日本內銷版」,如本田Civic Ferio、Subaru Legacy都曾經是日本版的280匹雙turbo版。但好像豐田那麼大規模的運入「日本本土版」,都真的很少見。
那得要看代理商的牙力,以皇冠的江湖地位,幾十年坐享世界各地豐田代理的前烈位置,壟斷所有商用客用汽車市場,連之前豐田一連續的回收醜聞困擾下,也一樣無損他的領導地位,那些所謂「look who’s on top?」的所謂德國車廠,中期銷售報告一出,自取其辱,留下豐田對他回敬一句:「look who’s on top?」
但那麼狠狠地不留生路給水貨商,也真的殺個措手不及,最新招數是連Alphard的跑版Vellfire都運來,不要以為賣六十幾萬的售價趕客,就街頭觀察所見,街上的水貨Vellfire其實比Alphard多,當然不排除有人暗地魚目混珠把Alphard扮Vellfire,但眼見車牌上有水貨商寶號,都應該是我等窮人之心度有錢車主之腹。
日本製造,仍然對香港人有一份吸引力。就像我前幾天在電腦展銷會見到同一牌子notebook有中國製造和日本製造的形號,也一度心癢想買日本貨。尤其是當大部份要回收的豐田都不是日本製造的,真的不可不佩服皇冠這一招。
(P.S.上下圖的分別,難道只係車頭logo有分別咁簡單?)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有佢咁野蠻冇佢咁夠膽
穿衣,你會mix and match,看一看衣服顏色是否和褲子的顏色合襯,但其實在八九十年代,歐日家庭房車都曾經時興兩截不同顏色,還一度成為時尚,就算要給多點錢,仍然有很多車主趨之若騖。
當中最經典的,要數平治的190E。這款C-Class的前身,方正的車身,腰線以下的顏色用上車身同色系的較深顏色,加上當年仍然用於豪華房車身上的黑色塑膠防撞桿,隱約散發出一種成熟穩重的感覺,就像Gieves and Hawkes、Kent and Curwen西裝一樣,不一定整套黑色的西裝才令人感受到成熟穩重,一件黑色西裝褸配上杏色西褲,一樣散發出貴族氣質。這一代的190E和W124的E-class,到今日都仍然被視為經典。
Two tone color的成功,立即得到日本車廠的青睞,在Camry和Accord等汽車身上發揚光大,在當年還有清楚腰線與防撞膠邊的汽車來說,如此的楚河漢界當然較順眼,但自從防撞膠邊在汽車身上日漸式微,兩截色的潮流逐漸減退。只是到了最近幾年,兩截色似乎又再有流行起來的趨勢,而且還要是在超豪的Rolls Royce和Bugatti。但他們「分界」的方法,不再是上述的以腰線分界,而是以線條分野來配合不同顏色。如此的效果,好看與否見仁見智,但至少收搶眼的效果。
當然,很多有錢人的品味都嚇死人,我甚至懷疑越是超級富豪,越有患上色盲的危險,否則你就不會在街上見到那些所謂「customize」的顏色,竟然應驗了許冠傑《尖沙咀Susie》的歌詞:「橙溝綠、米襯藍,套套惹火搶眼」,像青蛙田雞一樣影響市容。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男人頭女人身
曾幾何時,香港人被認為是「四門房車怪」。
之所以說「被認為」,是因為當年大家都說香港人不愛「有頭無尾」的房車,但偏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豐田Starlet、大發Charade、威龍25、先進BX這些掀背車又那麼受歡迎,隨街可見,然後豐田Corolla一門五傑的年代,掀背車的銷量又佔了很大的比重。
只是再好賣,又的確是不及四門三箱式房車暢銷,連車廠都要為那些原本生意不俗的掀背車加一個尾箱,變成四門房車再分一杯羹,又真的再下一城。看看大發 Charade 四門房車,那個車尾,和C柱前的設計完全格格不入,簡直只像後天加工似的,難得當年有人不嫌棄,Charade就這樣「標尾會」,在轉款前狠狠地了撈了香港人一筆。
時至今日,本田Jazz、福士Golf已經成為最好賣的入門家庭房車,我們這一代似乎亦沒有「有頭無尾」這個忌諱,即使有四門及五門房車同時發售的車種,銷量也以掀背車居多,三箱式房車似乎開始式微。但其實四門房車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金磚四國 (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仍然有極大需求,這次又輪到歐日車廠無視觀感,設計出一些嚇死人沒命償的四門版本,你看下圖的雪鐵龍C4,渾圓的A至D柱配上那個方型車尾,和男人頭女人身有甚麼分別? 還有那個Polo高聳入雲的「美臀」、Mazda 2那個像玻璃師傅用錯氣吹出來的錯體尾箱,名副其實「你你你,你有條尾」的累贅。
有行李箱,唯一的好處是多了個收藏行李的地方,以及在撞擊時多了個緩衝區,但麻煩各車廠,在設計這個車尾時,拿出點點誠意,在連貫性方面處理得好一點,雖然我們在香港「時運(及品味)高」看不到,但網絡這回事仍然會令我們有幸眼神相遇,請不要再污染我們車迷的眼睛。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獅子和老鼠
先來爛Gag:大宇牌汽車不是陶大宇創立的。
OK,趕客完畢。還記得九十年代末期的大宇Racer嗎?他基本上是80年代的歐寶Kadett,但$69,900的售價,在當時紙碎金迷的香港,一樣賣個滿堂紅,我想當年很多本來沒有資格養車的人都曾經買過它回家,隨街泊都不會怕「肉赤」。
其後這所韓國車廠開始認真起來了,先來喬治雅羅設計的Nubira,再來同一設計師系列,級數較高的Leganza,更誇下海口要成為世界十大車廠,結果一場金融風暴,令大宇陷入財政危機,門口掛上“up for sale”的木牌。最好笑的是,瘦田沒有人耕,耕開有人爭,當大宇和福特到達「談婚論嫁」之際,通用忽然出手和福特拗手瓜,大概是不想自己當年的技術過檔福特,懶理早已是「陳年佳釀」,仍然要把大宇搶回來。通用當時大概沒有想到,大宇後來竟然變成了通用的救命靈丹。
通用收購了大宇後,把大宇重新整合,憑藉著大宇在製造小車方面的優勢,在英國以Chevrolet的名義推出多款小車,銷情迫近歐洲的小車生產商如福士和標緻,英國著名汽車節目Top Gear都以Lacetti來作為其中一個環節"Star in a reasonably priced car"的指定汽車;不過要數最大的市場,當數人人覬覦的內地市場。通用以Buick的品牌,在內地推出多款小車,把一個在美國已經年華老去的品牌注入新氣息,令內地火速成為通用最重要的市場,爛船的三斤重要的釘,還間接令通用始亂終棄,和鈴木漸行漸遠。
通用在2008年宣布破產「國有化」後,缺乏的正是好的產品,不得不欣賞大宇品牌,大概當年的過度投資,反而為研發好產品播下種子,由Chevrolet Cruze、Beat以至全新Excelle(即上文提及的Lacetti),大宇在當中都擔當了重要的研發角色,好評如潮,加快通用重回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步伐。這個車壇中的「獅子和老鼠」的故事,再次證明了凡事互為因果的道理,以及創意如何可以令品牌起死回生。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火燒旺車
跑車自焚,不夠膽說是平常事,但單在香港也時有聽聞。想一想這些超跑是屬於賽道的,偏偏落藉在熱得像蒸籠的香港街道,停停開開,原本已經在高溫度環境下運作的引擎負荷更重,其實都算是另類都市計時炸彈。只是不只一輛、兩輛、三輛,而是十輛458 Italia分別在兩個月內先後自焚,那麼就怎樣說都不尋常了。
法拉利在九月一日終於宣布,召回已推出的一千二百輛458 Italia (Goodness!2010年都未過就已經有一千二百輛!超跑來的!賣四百多萬的!李麗珊說可以養個小孩了!你說458 Italia有多好賣,金融海嘯?What金融海嘯?) 懷疑是某膠水的物料出現問題,容易因過熱而變得易燃。假如已燒毀的458 Italia證實的確是為此而「自焚」,會給車主一輛新的。
超跑自焚,我等凡夫俗子自自然然有一種「抵死」的心態,一來出於妒忌,二來我們心裡總有一種感覺,就是有錢買車的人不懂駕跑車,用來炫耀的成份居多。我們卻永遠不肯承認,世上總有些又有錢又駕駛技術好(再加英俊)的人,例子:城城。當中又以擁有法拉利的人就更討厭,車未到聲先到,半夜在街上經過,引擎聲劃破長空的一瞬,我們既羡慕又妒忌,一想起那高轉引擎、火紅車身,心裡面總想老天爺一把火燒了它們。法拉利,代表了一個永遠都抓不住的夢想,所以這次發生的「連還火燒車」事件,最雀躍的,一定是宅男,最提心吊膽的一定是一眾車主了。
同車不同命,人家豐田的召回事件令該廠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法拉利的「意式燒烤」反而更添幾分傳奇色彩,今時今日458 Italia的waiting list仍然排到2014年,這次事件,相信只會令waiting list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