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命苦的羅密歐

愛快•羅密歐這個品牌,相信不是車迷都聽過。幾十年來,它在汽車美學上的成就,和他母公司法拉利可謂平分秋色。假如法拉利的美是陽剛的,愛快•羅密歐就叫「銷魂蝕骨」,迷死人於無形之間。

當然,這個牌子,其實有點像多年前某啤酒廣告的口號一樣:「網名黎啫」。Alfa有一段時間都「如花」過,155、146、甚至SZ,勁過Tempo紙巾那位「美女」,直到156推出,這幾年才慢慢爬回「如夢」的級數,但一說到車廂造工以至可靠性,這個「甩頭甩計」的品牌,用「干物女」來形容較適合。

不過我其實不是要花太多篇幅說他的歷史,我只是想說,這個牌子,連老板都心灰意冷了,快意集團CEO Sergio Marchionne揚言剛推出的Giulietta (噢,難道真的要「茱麗葉」來拯救「羅密歐」)假如仍未能令愛快起死回生,他們會積極考慮不再推出愛快品牌的新車了。快意剛剛才主理和通用一起破產又重新上市的佳士拿,最近還密鑼緊鼓於2012年前把快意集團的汽車包裝成佳士拿在美國發售,連佳士拿這個爛攤子他都有能力轉虧為盈(雖然只是微利),但想不到最令他意興闌珊的,竟然是如此一個浪漫傳奇品牌,一眾車迷怎不唏噓呢?


不過根據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的報道,愛快的車迷不要絕望得太快。和福士Golf同級的新Giulietta據聞銷售成績不錯,之前的supermini MiTo也賣得不錯。即使愛快最終被快意放棄,又有消息指福士有意買入愛快品牌代替乏善足陳的西班牙Seat,這個「羅密歐」似乎命不該絕。不過對只愛「貴價歐洲車」的香港人來說,這些「偏門品牌」的生死存亡又干卿底事呢?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大馬力FF車


剛推出的日產全新Elgrand,革命性地放棄了這類大型七人客車慣用的後輪驅動,改用了前輪驅動的FF佈局,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前輪驅動(通常加上前置引擎,即FF),顧名思義就是引擎把動力傳送到前面兩個車輪,再由這兩個車輪帶動汽車行走。現時一般的小排氣量家庭房車大都採用FF的動力配搭。FF汽車在高速入彎時有轉向不足的特性,但好處是較易修正入彎軌跡,通常收油令車輛以正常速度入彎就可以回到正確的入彎軌道,對「新牌仔」的技術要求較低,不像後輪驅動汽車(FR)那麼容易發生俗稱「甩尾」的轉向過多特性,要救「甩尾」的汽車,那種驚心動魄的救車畫面,他們還是少碰上為妙。 當然在空間運用上,FF汽車也比後輪帶動的靈活,很多FF汽車可以做到幾乎全平地台的設計,在乘坐舒適性上也更優勝,因此載人客車轉戰前驅市場,本是無可厚非的事。

但汽車行家一向都有個「不成文」的常識,就是FF汽車一般都不會大於二百匹馬力,原因是設計上有所謂扭力轉向(Torque Steer)的問題。詳細的原理不說了,主要是原於大馬力的FF車,由於前輪負責轉彎的工作,在彎路上路面與車輪間的接觸面不一,加上傳動軸要兼顧轉向與動力的傳送,亦因為變速箱的位置,傳動軸設計左右長短不一,在分配扭力時力矩不同而產生的轉向偏離,影響行車性能。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當然是要靠懸掛的幾何設計與及傳動軸的設計上著手,但由於動力傳送本身還是由同時負責彎路的前輪負責,而輪胎與道路的接觸面基本上不是可以由司機控制,所以以往大馬力汽車都盡量不用FF設計。

當然,這幾年來大馬力前驅不斷出現,自然是有點技術突破,又或者「打茅波」配上ESP、EDL這些電子防滑系統,在有必要時讓行車電腦介入,令汽車作出收油、補油以至把動力傳送至其他車輪,那麼到底這些車是否還可以名副其實地稱為FF車,也就見仁見智了。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中國人愛長


中國人愛長。

不要心邪,我是說買車。自從奧迪在內地特製長陣版A6應市之後,奧迪旋即在內地市場興起,奧迪國內的同級對手如華晨寶馬和奔馳都立即推出5系和E系的長陣版,這個級別的汽車一時間以鬥長取勝,連寶馬這些那麼講求操控的車廠,都要就範,你就明白多了幾寸的後座腿部空間,對車廠在內地的市場有多重要了。




只是看一看長陣版的尺碼,都實在有點嚇死人。最新一代的A6L,長度是5,035mm
比起「哥哥」A8短陣版的5,051只是短16mm。更好笑的是,奧迪連「弟弟」A4都有在國內推出長陣版,實行全家人都增「長」,德國市場反而沒有這些特別版本,不是想以身高來開玩笑,只是似乎內地人真的比較重視腿部空間。

長陣版的汽車,一直都有,但一直以來只是在那些所謂「老板車」,如S-class、7系以至A8這些旗艦級豪華房車出現。5系和E-class這些定位為「自己渣」的汽車,一向都不會有長陣版出現。要拉長一輛汽車,對車廠來說不難,但所涉及的懸掛幾何、車身穩定性以至其他操控問題,就未必可以完全解決。以現今德國汽車的技術,普通人未必會分到當中的分別,但「長車易暈浪」這種惰性,相信會錯到哪裡去,亦暗示了這系列的長陣版,不是用來攻彎的。

至於為什麼內地人較少買七系、S-Class這些真正老板車,寧願要車廠另類「削足適履」,把車架拉長以滿足內地用家,這真複雜,總之以下這幾個原因一定錯不了:供求、價錢、內地中外合營/輸入車廠政策、品味。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對開式車門的利與弊


對開式車門在式微多年後,最近又有復興的趨勢。

這種設計,主要是和前車門朝著相反方向開啟,後車門是向後的方向打開,好處自然是上落方便,由於後車門是向後拉的設計,在使用上也較方便,尤其是豪華房車,司機從後拉開車門讓賓客下車的一刻,看來也比較體面。

但既然這種門給當年某英國汽車雜誌形容為「自殺式車門」,當然有一定的理據。向後拉的車門,一旦沒有完全關上,在行駛中途,後門會更容易順著逆風而打開,增加乘客(尤其是沒有佩帶好安全帶的人)被拋出車外的危險;在下車的時候,假如車輛尚未停定,又或者後面有行駛中的汽車收掣不及撞外後門,後開式車門就會變成「凶器」,直接打在乘客身體上,造成嚴重損傷。因此大部份車廠在近年來都沒有再採用這種設計。


只是近年有少部份的車廠,開始復辟這種玩意。先是有萬事得RX-8跑車,後面多了一度對開式窄門,門框其實是B柱的一部分,為了防止後門無故打開,後門必須在前門打開後才能打開,算是解決了其中一項令人咎病的地方。類似的設計也在日本內銷的豐田Bb open deck出現。勞斯箂斯和賓利分家後的第一輛汽車Phantom,就更進一步,真真正正的將正宗的對開式車門復辟。為了防止上述的安全問題,車上設有電子鎖防止車門意外打開,萬一後車門未有完全關上,汽車亦會自動減至極低速以防車門隨風而「中門大開」,算是多了幾重保障。



只是上述的保護設施,也未能解決對開式車門的根本設計問題,難聽點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對於人為錯誤所造成的車門誤開狀況甚至下車時可能發生的問題,仍然是未能完全根治。要威還要安全,在買這些汽車之前,值得三思。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汽車的「隱形眼鏡」


跳燈曾幾何時是跑車必然的選擇,一來有降低風阻的作用,二來大家久而久之已經幾乎和「跑車」劃上等號。不只跑車會用,有些聲稱是房跑風格的房車,也用上這些需要時才會從車頭蓋升上來的頭燈。萬事得的323、本田的Integra,最出名最膾炙人口的,仍然是他們的跳燈。


直頭九十年代後期,跳燈開始消失了,法拉利由F360開始已經逐步以普通頭燈替代跳燈,連facelifted的版本都改成固定頭燈,NSX的後期版也變成固定燈,一時間就像一位一直配戴隱形眼鏡的漂亮女孩,因為眼睛不適而改配普通眼鏡,艷光立即銳減,甚至有點怪怪的,和本來的輪廓格格不入。


原來是因為越見嚴謹的安全條例。畢竟頭燈本身是兩個實體,不是車頭緩衝區的一部分,萬一不幸撞上途人,這兩件硬物就會變成凶器。近年各地政府都更著重行人安全,Euro NCAP 更有就市面上發售的汽車進行模擬途人被撞的測試,揭發了很多車廠對途人安全並不著緊,令不少車廠尷尬。直至今天,雖然這方面測試成績已經比前有進步,但只有少數的車廠(如本田和雪鐵龍)在途人被撞的測試中取得較好成績。

跳燈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耐用性不及固定頭燈。因為活動組件較多,自然比較易壞,還有本身的重量,對不斷要「減肥」的跑車來說是死穴,在技術性難以突破以及政府不鼓勵的情況下,跳燈自然難逃被淘汰的命運。目前基本上已經沒有新車再用這種頭燈了。

當然,一件東西絕種的結果,就是激發起收藏家的收藏意欲,就像第一代MX-5、法拉利的F355以至前期NSX,這些跳燈跑車都是有價有市的二手車,有時在街上我們還可以見到一兩輛1989年的跳燈版萬事得323行走,當年跳燈一出,大受歡迎,相信目前也有很多知音人正在尋找她的芳蹤。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色慾車市


麥拿侖的新車MP4-12C,用的display colour表面看來和當年F1一樣,但其實因為當年用的顏色含有毒金屬,所以現時MP4-12C的金屬橙色是另行調製,色澤上有細微差異。漂亮的顏色總給我一種感覺,是有毒的。就像越毒的菇類值物,顏色越鮮艷一樣。

當然,這是我想多了。但就令我想起廠方在新車發布時用的顏色,亦即是display colour。不要以為法拉利的汽車,官方發布時一定用紅色,他們的GT系列跑車如612 Scaglietti,就是以香檳金色作為廠方顏色,未知是因為心理作用還是根深柢固地認為法拉利的GT系列自成一格,但凡在街上看見紅色的Scaglietti,總是怪怪的,覺得太熱情如火,襯托不起高貴的車身。


顏色,其實真的擔當舉足輕重的宣傳角色。尤其是跑車,往往是顏色大於一切。沒有人懷疑Reventon比原本的Murcielago 罕有、強勁,但他全碳纖纖車身不是噴上啞黑色的話,相信大家對他的胃口必定大減。顏色,是個性的表現,身份的表達,懶理你的跑車性能有多好,顏色就像挑逗蠻牛發狂的紅旗一樣,刺激你的欲望,吸入你的靈魂,打開你的錢包。


當然,其他車廠一樣會用這一招,只是效果自然差得遠,尤其是大量生產的汽車,一些特別的顏色,其實不太受踏實的車主歡迎,因此好像Corolla這些汽車,永遠離不開銀色、香檳金等等的主流顏色,有一天忽然見到Corolla來個橙溝綠、米襯藍,不趕客才怪。尤其是這類主流汽車,罕有的顏色,隨時令二手價比其他放盤低,精打細算的香港人又怎會肯就範?

狗狗坐車真有福


在香港有很多人養狗,最近就有一宗狗主爭取在屋苑內養狗的官司,結果因為公契列明禁止養狗而敗訴了。

狗真是人類的朋友,智商甚至達到小朋友的程度,牠們一知道可以坐車就很興奮,我們有時在街上都看見牠們把頭伸出車窗外的神氣表情,也不禁發出會心微笑。奇怪的是,很少車廠特別為狗主們度身訂造一些方便小狗的設計,最近本田就看準這個市場,搶飲頭啖湯了。


我不知道這些設備是否只供應給日本本土市場,只知道一系列的MPV系列汽車都有這些設備,由方便狗狗上落的鐵梯,到設於車尾的軟墊,甚至有點像兒童汽車座椅的狗狗安全坐椅,底盤的特低的上落門檻等,都是些簡單的設計,卻又看出那份誠意和用心,既令狗狗坐得舒服,又省回主人清潔車廂的時間,我想本田設計師當中有很多也是狗主罷。


當然,車廠這樣做除了是為了俘虜用家的心外,其實都看準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根據路透社一篇報道,單是美國人一年花在寵物身上的費用就高達四千一百萬美元,而且有上升的趨勢,可見這個市場的潛力龐大,相信本田的頭啖湯不喝得太久,其他車廠一定緊跟著。話雖如此,看見本田Catalog裡面那些開心狗狗的表情,你不由得對本田設計師那種愛心爆棚感到分外窩心。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日製豪華品牌的轉型問題


越來越覺得內地的汽車市場像九十年代的美國汽車市場。

不是嗎?九十年代初期,凌志、Acura、Infiniti這些日本車廠的豪華分支同時進攻美國市場,由造工到品質都和德國車廠看齊,美國車根本毫無還擊之力,幾個品牌和本身的豐田、本田以及日產品牌上下其手,見證了日本車的光輝歲月。

然後到了九十年代後期,新一代的美國人要的,不是好品質但四處都是真皮的「老人車」,凌志的顧客層年紀居高不下,Acura和Infiniti拼命轉型,立志要建立起年輕形象,也一度成功,但隨著金融海嘯,年輕又有錢的所謂「才俊」所餘無幾,Hyundai和Kia的汽車就像水壩下游一樣,喝盡原本三大日本豪華品牌的客源。

好彩仲有大陸。Acura和Infiniti近年分別在內地建立銷售網,主力推銷的,不是在美國市場的行政房車,而是SUV,是否似曾相識?那當然是油機飛升前的美國人最趨之若鶩的汽車了!內地連在美國早已式微的別克(Buick)品牌都視如己出,Chevrolet、凱迪拉克(Cadillac)一樣甘之如飴,加上內陸那些boulevard、高速公路網絡其實和美國有點相似,基本上你走一趟內地城市,見到街上的汽車,你會以為自己到了美國,除了車尾左上角那些簡體字車廠名稱,提醒你每一輛汽車都是由內地的中外合資廠房生產的。

當然,上文提到的Acura和Infiniti汽車,暫時都沒有在國內設廠,全部都是直接進口的產品,但如此一來倒可以得到「舶來品」的美名,價錢也可以賣貴點。凌志(內地譯作雷克薩斯)也一樣道理,只是Lexus在當地似乎也遇著相同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既不是一線豪華品牌,價錢也偏貴,凌志在各地市場處處碰壁,在歐洲銷量更是嚇死人地低,要這個品牌繼續生存下去,看來不是出了一輛LFA超級跑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有誰願意當勇者


香港的福特代理,「終於」要停止營業,又一「老字號」在香港消失,不禁令人唏噓。

我不會怪代理福特的森那美集團。的確,全盛時期的森那美,坐擁愛快•羅密歐(Alfa Romeo)、福特、三菱、鈴木和寶馬等幾個皇牌,幾個品牌在過去幾十年都曾經風光過一段日子。但時至今日,尚在森那美集團的代理廠牌中,只有寶馬和旗下的迷你品牌仍然增長強勁,長賣長有,鈴木、三菱以至福特每月基本上差不多白交「燈油火蠟」,0成交0出車(或者一兩宗成交),即使我是車迷,也不好意思明知人家做蝕本生意仍然罵代理不爭氣不盡力,畢竟買車不是買菜,不是你叫賣得夠大聲就會吸引到買家的。

只怪香港人的消費心態奇特。香港的消費者分幾種,一種是愛gimmick,即所謂潮,夠宣傳、產品夠Niche,個性夠獨特(實情所謂個性都只是傳媒一手造出來的「形象」),人有我有,就自然主動付鈔,例子有迷你、再早一輪有標緻206 (剛好森那美也放棄了標緻的代理權)、現時似乎到了「水尾」的福士Golf,我敢說當中有為數不少的人根本連車都沒有試過,一走進陳列室就說要一輛Golf/Mini/206,只因看了車書/聽了人說/品牌夠「型」。這些熱潮,總會有冷卻的時候,當代理未能乘勝追擊,品牌未能承接之前的優勢,熱潮一過就會極速冷掉,由月銷一千車變成月銷一輛都有…大家還記得當年紳寶900、先進BX曾經如何成行成市嗎?


另一種消費者,當汽車是電器,可靠就夠了,汽車對他們來說,只有豐田、本田和日產等這些品牌,他們不看車書,不理新車何時出,但就是每天駕車上下班,由學車第一次到現在都是用豐田Corolla,他們對Corolla的愛比對老婆的愛更此志不渝。於是Corolla一轉款,他們就會自動換車,一代傳一代,幾十年家裡的仍然是Corolla。當然,近年來七人車興起,他們都會動搖,轉投七人車的懷抱,但他們買的,仍然是豐田。電視台有慣性收線,車行何嘗沒有慣性賣車?豐田在香港的地位,堪稱車壇TVB。

最後一種消費者,也是最恐怖的死忠派,就是名牌黨。平治寶馬奧迪,講完。就像Gucci LV Hermes一樣,出乜買乜,限量版幾貴都買、換款定必緊貼,別說大轉款,就算facelift一出,短時間內街上已經火速更新,慢半拍仍然在用前期版的,是會給人笑的,假如你真的堅持到大轉款才換車,人家會當你那輛是二手車,甚至以為你是窮等人家買不起新車買舊車來過一下名廠車主癮,這是紙醉金迷的遊戲,我等凡夫俗子只有做旁觀者的份兒。

至於其他廠牌,唯有自生自滅。香港是小數買車時只顧著賣車能拿回多少剩錢的市場,而不是純粹為了自己真正喜歡而買車,加上賣車少零件自然少懂修理的車房更少的情況下,有誰又願意當起「勇者」,拯救一眾食穀種代理於水深火熱之中。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醉駕與超速


一星期之內出現了兩宗有關犯了交通法例的駕車人士被判嚇人的刑期,同樣都引起了大家的議論。

在第一宗案例,一位有錢人駕著新買的AMG SLS在瑞士路上,以時速180英哩飛馳,結果面臨被罰一百萬歐圓。那麼貴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瑞士不是以定額罰款懲罰超速的人,而是以他當時超速多少公里以及本身的資產作計算,剛好這是有錢人,一百萬歐圓看來對他來說都只是「皮毛」而已。

另一宗案例,就是德薩斯州一位屢犯酒後駕駛的駕車人士,被重判終身監禁,同人不同命,相信包致金姪女大概慶幸自己不在該個州份犯案,否則大概可以省回不少置裝費,下半世穿監倉服算了。

兩宗案件,都令社會大眾譁然,我想第一宗像「得啖笑」多點,畢竟人家一早說明超速罰款的計算方法,加上被罰的是有錢人,我等凡夫俗子大概不太理會他會否因而破產。但是美國那一宗,已經引起激烈爭論,認為以案情沒有造成死亡來說,判終身監禁刑罰過重,情況有點像早前香港熱烈討論刑罰輕重的問題。

對於判刑的輕重,我在另一個博客內已經就包致金侄女案討論過公眾對判刑期望與及法官判刑獨立性的問題,在此不贅,我在此只想討論一下超速和酒後駕駛這兩項罪名。兩者剛巧關鍵都是駕駛者控制汽車的能力。在超速方面,各國政府在訂立每條道路的最高車速之前,是考慮過路面情況與交通安全等因素而訂立的,每人對汽車控制速度的能力各有不同,我不排除超速那位人兄的駕駛技術比人高超,但肯定的是,越高速行駛,在發生突發事件時,你所需要的反應時間和剎車距離定必延長,控制汽車以避開障礙物的難度都會越高,發生意外的傷亡率亦會更嚴重。更重要的問題是:很多人高估了自己控制汽車的能力,這是超速最危險的地方。

至於醉駕,就更有問題。酒精影響腦部的判斷能力,上了車握著方向盤,基本上已經不是平日的那個你,由對路面的判斷,眼耳口鼻的觸角,以至遇事時的反應能力,你以為還可以憑意志集中起來,實情就像你倦極入睡一樣,意志力最終不可以戰勝睡意,在你手上的可是足以殺人的武器,就像刀槍一樣,一個飲醉酒的人揮刀弄槍,你不會不知道後果如何不堪設想。竟然還有人怕汽車隨街泊而硬著頭皮駕車回家,還心存僥倖以為自己可以平安回家,遇事時後悔莫及,那麼跟濫交又不做足安全措施,走鋼索沒有安全網有甚麼分別?

當你將心比己,明白路上有很多無辜的行人,你不會幹得出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既當然這個世界有很多人面獸心的駕駛者,不理他人死活而犯上超速或醉駕的罪行,判了個終身監禁、罰個一千幾百萬,我只會拋下一句「活該」!

世界最大的家族生意

有人說上市公司是管理得宜的話,誰做行政總裁都沒有所謂。

那麼車廠應該是異數了。最經典的例子,要數八十年代的佳士拿。當年的佳士拿車廠面臨破產邊緣,李•艾高加(Lee Iacocca)走馬上任,除了身體力行向當時的政府要求資金上的援助外,還大刀闊斧改革佳士拿的架構,創造了史上第一輛多用途七人客車(雖然這具爭議性,雷諾聲稱第一輛MPV是他們製造的Espace),以及大受歡迎的K-car(不是日本那些K-cars,只是廠方稱他們的家庭房車底盤為K-Platform),收購了AMC連Jeep這個歷久不衰的品牌,甚至參與電視宣傳製作,成為美國家傳房曉的人物,佳士拿不只轉虧為盈,更一度有力挑戰福特和通用,成為美國三大車廠之一。


Iacocca一去,佳士拿頓失方向,傻得和Daimler-Benz合組跨大西洋集團,產品乏善足陳,長期依靠SUV和越野車這些耗油量高的車種維生,又沒有能力削減開支,油價上升兼經濟衰退,SUV市場被小車市場蠶蝕,終於步上再度破產的命運,目前又跟歐洲的快意集團聯盟,有關利用快意生產的小車爭奪美國市場的計劃,一直只聞樓梯響,外界對快意的生產的汽車質素也一直存疑,都不太看好這宗交易可以令佳士拿回春。

又例如日產的Carlos Ghosn。對於他怎樣拯救日產的事蹟,怎樣善於削減成本,也無需多說了,基本上所有企業教科書都有提過這個人。我只想說兩件由他拍版設計的汽車:Fairlady Z和March。明白嗎?兩款車都是日產的皇牌,偏偏當時的日產高層一拖再拖,Carlos Ghosn說Fairlady是日產的Halo Car,不賺錢都對公司的形象起很大作用,結果兩款汽車一推出都立即大賣,日產在小車和跑車這兩個重要的市場立即有可以競爭的產品,之後好車一輛接一輛,產品都有一個共通點,不是業界最好但就是最適合消費者的需要,買車的人思前想後就是買了日產回家,今時今日日本每月鎖售數字,日產的多款汽車都長賣長有,和豐田及本田壟斷銷量榜。他現在已經成為日本國寶。


最後不得不提的還有鄭夢九(CHUNG MONG-KOO),由1999年開始執掌現代以來,現代汽車由品質、操控、設計以至價錢方面,一次又一次令對手汗顏,收購了起亞後更雙劍合壁,由二十年前的企業界笑話蛻變成家家戶戶美國人買車前必上網尋找的廠牌,成為金融海嘯中少數銷售數字不跌反升的車廠。鄭夢九幾年前虧空公款罪成,但因為他對現代汽車太重要,南韓政府宣布對他特赧,讓他可以繼續執掌現代汽車,引起司法界以至國際社會的爭議。

只是無論他們有多能幹,英雄也總會有遲暮的一天,不是失掉市場觸覺就是老去,車廠接班人的承傳一直都是個頭痛的問題,何況太有魅力的領袖,下屬每多不敢異議,形成了對他們過份依賴,加上車廠的運作複雜,由外面聘請回來的管理人才未必符合管理車廠的要求,所以最終車廠總是難逃世襲制度,由原本車廠的家族成員接任,好的壞的都好像與人無尤一樣,就像亞洲的一眾大型綜合企業,總是難逃變成家族生意的命運。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車廠名稱「去廣東話化」


之前有廣州政協委員要求廣東話電視頻道改以普通話廣播,引起大規模捍衞廣東話的示威。連香港都有類似示威聲援內地網民,一時間「廣東話保育」鬧得沸沸揚揚。

不禁想起,香港售賣的汽車,車廠譯名在回歸前後早已「去廣東話化」了。當年還是大昌行代理的Renault,中文譯名叫「威龍」,直到代理由捷成接力,Renault跟隨大中華的譯名,改稱雷諾,沿用至今。

還有Opel,當年同樣是大昌行代理,原稱「奧普」。在代理由當年的安佳集團接收後,廠方又是要與大中華市場看齊,改稱「歐寶」,直到安佳集團破產了,代理權又再回到大昌行手上,「歐寶」這個名稱自然不能改。還有同樣是德國車的「奧迪」,原本在香港叫「雅迪」,後來又是要跟內地看齊,要改名做「奧迪」。

其他的車廠,本來都有中文譯名,近年也試圖「低調處理」他們的中文譯名。平治,在內地叫「梅賽德斯•奔馳」,在香港的網頁仍然是叫平治,但2006年1月,梅賽德斯•奔馳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負責港澳平治汽車入口事宜,公司的名稱就是與內地看齊,一個品牌兩個中文譯名,要非平治的譯名夠深入民心,看來都難逃「改名」命運。

同樣是德國車的Volkswagen,一直在香港以至福士名稱發售,但自從廠方直接由大昌行接手直銷該廠汽車後,由廣告到網頁都對「福士」隻字不提,口號中「德國科技,大眾至愛」,隱約把內地的「大眾」名稱像「地下情浮面」般介紹給香港人認識,變成「正印」也是遲早的事。

有關汽車品牌在內地的中文名稱,有些為意譯,但大部份都是以普通話的發音,香港和內地的譯名看齊,無形中是另類的「去香港化」,對「老車迷」來說自然若有所失,亦可能暗自慶幸那些日本車廠因為多由始創人的姓氏命名(如本田、豐田、鈴木),沒有人不熟悉,但那些「另起爐灶」的新品牌如Lexus、Infiniti,內地叫「雷克薩斯」、「英菲尼迪」…凌志的車主們,他日你們跟朋友說你的車叫「雷克薩斯」,點頂?

電影與汽車


有些汽車注定和電影劃上等號。

一提起,你自然會想起Aston Martin的DB5。當年占士邦駕著他在Goldfinger裡面出生入死,左穿右插,大顯功架,必要時更出動秘密武器,刺穿敵方的車輪,又或者發射導彈把對方擊潰,尾箱更會彈出防彈盾牌,相信每人都想有一輛汽車傍身。其後的占士邦系列,DB5一共出現過四次,之後在占士邦系列電影出現過的其他廠牌汽車,沒有一輛有DB5那麼有代表性,之後的AM縱使有多美麗銷魂,也就像一眾漂亮的邦女郎一樣,再美都無法奪去Ursula Andress第一任邦女郎的地位。DB5就像Ursula和Sean Connery一樣,身上流著占士邦的血。


至於另一輛風靡大眾成為六十年代icon的汽車,要數富豪的P1800。由Roger Moore(剛巧他都演過占士邦)飾演的「俠聖」(the Saint)電視劇,又是偵探故事,每集他都駕駛白色的P1800執行任務,由於電視劇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歡迎,P1800的銷路亦急升,連主角Roger Moore都買了一輛回家。多年後重拍的電影版,主角的車仍然是Volvo,但已經變成C70,受歡迎程度亦不可同日而語了。



不過說到最出名的電影汽車,當然少不了Herbie啦!連名字都有的「鬼馬神仙車」,有靈有性幫主人勝出賽車,會發脾氣又會戲弄主人,這齣迪士尼的電影看得大人小孩都盡興而歸,令本來已經是經典的VW Beetle更受歡迎。幾十年後迪士尼也要重拍Herbie,由當年炙手可熱的新星Lindsay Lohan飾演。可惜她大概受成名所累,之後行差踏錯,最近還因為違反感化令,被判入獄90日,星途黯淡。

今時不同往日,以往電影中的汽車「選角」都經過一定篩選,以配合角色的身份、地位甚至性格,因此這些汽車總是能為電影錦上添花,甚至有說故事的作用。現在我們時有關於某些尚未公開面世的新車在參與拍攝工作時的「間諜照片」,如Sex and the City內的GLK和在Iron Man 2亮相的R8 Spyder,早已淪為「行貨」的宣傳渠道,車廠想重覆當年「刀仔鋸大樹」這一招,真是比Herbie「孖轆嬴賽車」更難。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陣式車架


以前的越野車,一般是真的用來去越野,又或者穿梭建立工地等用途,總之凡是普通汽車去不到的地方,這些車就真的大派用場。

多得不知誰發明了SUV,現在到處都是所謂「越野車」,又有很多死忠派越野迷堅持自己的越野理想,他們認為市面上大部份有售的「運動型多用途汽車」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到了越野場地就會出洋相,堅持陣式車架(Ladder Chassis)的越野車才是最「認祖歸宗」的「越野車」。

所謂陣式車架(又名梯型車架),之所以和單體式車架(Monocoque chassis),分別在於陣式車架是名副其實的「車架」,即只有一個由主樑和各大小橫樑交錯而成的堅硬骨架,再由車廠在上面安裝車身,而單體式車架,就是整個車身和外殼都是車架的一部份。兩者的分別在於抗扭曲時的分別,單體式車架在一般路面上的扭曲變形與及帶來的G-force比較好,但在越野的環境中,陣式車架的好處就大派用場了,因為車架與車身並非一體鑄造,在面對崎嶇陡斜的路上,車身不會跟隨路面的起伏扭曲到不像車型,換了是單體式車架的東西,大概坐不下人了。


當然,陣式車架也有很多缺點,它始終只是一個梯型的架,裝在它上面的車身本來不是它原本的一部份,對路面的反應自然比單體式車架遲鈍,也正正是這個路面上的「弱項」變成在越野時的「強項」,就像不解溫柔的鐵漢,在危急關頭救你一命,平日卻是呆頭呆腦,悶死人的「四方木」。只是我們大部份時間都不會在如此危急關頭,我們要的是看來像可靠的人就夠了。單體式車架的抗扭曲性亦越來越好,於是越來越多原本的「鐵漢」(如Pajero, Ford Explorer)都轉型了,陣式車架越野車越來越變成一個niche,但只要看一看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汽車,仍然是用陣式車架的Nissan Patrol、Toyota Land Cruiser,你就會明白,陣式車架就像我這篇文章一樣,悶但有用。


冇呃你,真係架架都係陣式車架型號黎架!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1,500 cc 家庭房車的式微


所以想起1,500 cc汽車,是因為我的blog排行1,500,真羞家。

1,500cc汽車,一向都是日本車廠多年來的bread and butter。都不知是否以訛傳訛,香港運輸署的牌費分水嶺的確是 1,500 cc,但時至今日1,500 cc的一年牌費(HK$3,929)和1,500 cc至2,500 cc級別 (HK$ 5,794)都只是相差大約HK$1,800,每個月攤分也只是多付百幾塊,偏偏有很多歐洲品牌就是1,600 cc,就算今日油價高企,相差100 cc耗油量也不是差太遠,但當年的車主就真是很「聽話」,不買就不買,連Corolla在其他地區早以用上1,600 cc至1,800 cc的引擎,但到今時今日仍然「特製」1,500cc供應香港市場。只是今天的Corolla已經是當年Corona甚至十幾年前的Camry的尺碼,有時想超車上斜,少點耐性都不成。

1,500cc房車市場,早已式微,本田的Civic早已放棄戰陣,體型幾何級數躍升,引擎容積由1,500cc上升到1,800 cc,要budget buy,大家可以買Jazz、Mazda2 Yaris和March等這些1,300cc級別的Supermini。日本本土更有1,500 cc版本供應,小車配1,500cc引擎已經很爽快了,總之原先的家庭房車市場就是難逃「高不成,低不就」的命運。

1,500cc房車,一直主攻幾人家庭市場,近年來還受到小型MPV汽車的衝擊。原先購買Corolla和Civic的車主,大概都轉買Stream以及Wish等等這些七人車,一來售價相約,二來是七人車,加上外型較年輕,牌費之類的問題在新一代車主來說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即使在日本本土,雖然Corolla銷量然高企兼長賣長有,但主要客源已經是退休人士,屬年紀大兼最「不受marketing重視」的那一羣,雖然Corolla幾乎等於豐田,但時代巨輪的無情,取消Corolla這個型號又豈非完全沒有可能的事?


當然,Corolla在新興市場仍然煞食,「1,500 cc分水嶺」其實都只是香港人的包袱,假如豐田為下一代Corolla注入新動力,一洗他的「老餅」形象,這朵「花冠」還是有機會再綻放光芒的。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一哥唔易做


一哥真係唔易做。

GM大得早已變成怪物,還沒有破產前,所有大公司的病徵都在他身上出現:僵化的制度、冥頑不靈的工會、乏善可陳的產品、束手無策的高層……像老人病一樣,醫佢不如由得佢。結果還是難逃從交易所除名的命運,落入同樣早已「破產」的美國政府去救這個「too big to fail」的企業。

豐田不情不願取代GM成為一哥,之前已經「扭扭擰擰」,先downplay自己沒有興趣成為世界最大,繼續出產好產品(老實說,我真是覺得「產品」才適合形容他們的「汽車」,可靠,耐用,但就是悶…)才是他們的目標,然後又聲稱不想GM消失,因為GM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動力,很多零件供應商其實也是豐田的合作伙伴,突然急增的失業大軍也會刺激購車意欲,顯然是不想美國人把GM的衰亡算到日本企業頭上。


只是當一哥是現實,不是你不想當就當不成的。此消彼長,豐田於2009年終於取代GM成為世界第一,只是大的結果,Keiretsu管理模式著重的lean production哲學令他們的產品開始出現品質問題,積少成多終於爆發油門踏板自動加速事件,期間揭發的懷疑隱瞞、疏忽處理顧客投訴,甚至懷疑欲蓋彌彰等處理失當的醜聞,使豐田的聲譽直插谷底,加上豐田事件發生在美國,豐田日本企業的身份加劇當中的矛盾,豐田在JD Power最近推出的用家滿意指數急跌至第21名,是業界平均水平以下,而且比一眾美國牌子的表現還要差,可想而知美國用家對豐田有多不滿。

大企業的另一問題,是產品偏向「老成持重」,要為品牌注入新動力,始終眼高手低。在美國他們推出的Scion品牌,旨在吸引年輕用家,曾經風光過一段日子,可惜「有頭威無尾陣」,反而被一眾韓國品牌迎頭趕上。始終老人家忽然想「潮」,太多包袱,強項錯配,自然事倍功半,加上凌志品牌後勁不繼,豐田的境況,其實比通用的更四面楚歌,到底一哥地位是否企業的魔咒,真的要拭目以待。

看來最輕鬆要算是福特,既沒有一哥的負累,自然可以隔岸觀火,更有「閒情逸緻」祝福GM 100 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如最上面那幅圖)。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香車美人?


2010年香港小姐剛剛誕生了,冠軍的美貌一再被網民質疑,連CNN也有報道,更直接翻譯了「豬扒港姐」的稱呼。

慢著!這個不是只說汽車的blog嗎?幹嘛會提起港姐?原因很簡單,曾幾何時港姐冠軍的一大堆獎品之中,包括由本港汽車代理商贊助的汽車一輛。

印象中港姐冠軍包括汽車作為獎品,首屆是1984年,即洪金寶老婆高麗虹(下圖)當選那一屆,由本田代理合群汽車有限公司送出。是第一代CRX。香車美人,那屆港姐的確是大美人,之後還戴著后冠到處領獎,其中當然少不了轉交車匙儀式,比人還大的一條大車匙交給她,然後由冠軍坐進汽車拍照,後來成為了每屆港姐的指定動作。

八十年代是選美的黃金年代,除了港姐外,亞姐競選也是全港盛事。眼見本田的成功,同是大昌行旗下的合誠汽車有限公司也送出代理的日產汽車作為亞姐冠軍的獎品,有一屆還冠亞季軍都獲贈汽車,當年的選美冠軍有樓有車,身家立即大躍進,難怪吸引了很多條件很好的女孩參選。

有趣的是,每年送出的汽車,是看那一年推出的最新型號決定的,因此有年港姐冠軍收到Accord,另一年只有較便宜的Concerto,有點「大細超」之嫌,有些港姐據聞領了獎品就急忙變賣套現,也是人之常情。

隨著選美活動式微,汽車代理近年也鮮有送出汽車給選美冠軍,最近那次應該是亞姐選舉,只有16 歲連車牌都沒有的舒夫真高獲贈Citroen C2 ,無論價錢型號而言,也真的寒酸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