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繼續瞓下機場先啦!

GM破產前的最大爭議,是死到臨頭,最高級那幾位人兄仍然有私人飛機坐。結果在爭議聲中,他們坐Chevrolet Volt (當時還未套上現今那個車殼,如圖)穿州過省開會。


成件事膠到。轉眼四年幾,通用真的破了產後變了一條好漢,有資格向政府買回已接管的股票,但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原來在GM贖身後,政府也會對當年的條款作出「鬆綁」,當中包括容許GM買回私人飛機,高層不用再和其他人迫飛機,甚至「迫電車」來開會。

憎人富貴嘛假如GM真的立即買回私人飛機自用,大概由工會到美國人都不會放過GM,尤其是現今仇富心重的社會,高層一贖身就立即揮霍,當然是個很難看的畫面。但是公平點說,要他們和其他人一起滯留機場,忍受一下航班延誤甚至取消帶來的不便,一個不小心還要是到西伯利亞開會,又真的有點過分(我細聲講,因為心虛驚比人柴台…)

當然,過分得過用納稅人錢來每年給這班大帝大筆酬金?破了產都還有千萬bonus?一說,這些新仇舊恨又再浮面,所以GM目前也無謂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表明暫沒有計劃買私人飛機。那麼到底有一天,我指假如真的有一天,GM真的越來越強勁,有追趕豐田福士之勢,你估到時他們會否得到大家開恩,讓他們如願以償?問題是,你覺得以他們今日的市場及品牌策略,有機會再進一步嗎?就算真的做到,當大家對私人飛機的觀感和對Donald Trump的觀感一樣,你覺得他們真的夠膽買嗎?

所以各位GM高層,繼續預備喺機場大堂拎埋被出黎冚,發下夢好了。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搞乜Q?


Infiniti總部才剛落籍香港沒多久,立即有個笑Q死人的決定。

我沒有說粗口,真的好Q搞笑的。因為真的和Q字有關,就是它會把所有型號統一以Q字為先。即是所有的G系、M系、FX系等,一律乜QQ

不知為什麼,Infiniti一出道至今,都好Q鍾意Q,當年的旗艦型號,稱作Q45Q,據聞對Infiniti來說,有著一種魔力,和他們的品牌名稱Infiniti一樣神秘無限,所以他們很Q迷戀Q,可惜Q45Q字唯一得以扯上關係的,是銷量好Q差,差到要摺Q埋。

沒想到原來地球另一邊,也有另一車廠很Q迷戀Q ,結果Infiniti要跟它對薄公堂,說這間車廠淡化了他們旗下Q車的形象,吓?Q45是甚麼車?還可以怎樣再Q淡化點形象?另一間車廠究竟係邊Q個?咪Audi囉,他們旗下的SUV,一律都以Q字命名。
 
從來無啦啦改名的人,通常都係嫌自己運滯,結果改了名也一樣改變不了命運,Infiniti這次改名結果如何真的唔Q知,但有可能連新市場(如歐洲)都未Q有印象,它一直賴以生存的美國就先行投降,因為和樓盤名一樣,我實在想像不了有人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座駕叫乜Q有多難堪,雖然外國人不知道乜Q是甚麼意思。

而你不知道Infiniti是乜Q?沒所謂,它的母公司,是日產,講Q完。都話我唔係講粗口囉。

Perfect 500


十年。在日本車廠(以至現今歐洲車廠)眼中,可以是兩代汽車款式。

偏偏豐田,用了十年時間去發展Lexus LFA,完成品震驚車壇。其實也不是甚麼稀奇事。二十年前,他們一樣花了六年時間製造出全世界被車廠「拆骨」次數最多的汽車,也就是Lexus LS400。為什麼要拆骨?因為全世界車廠都要解剖這輛refinement好得嚇死人的豪華房車,它奠定了未來十至二十年的豪華房車標準,一個從無到有的品牌,砰地一聲雷變成質量指標。

但二十年後的今天,這款LFA,我等凡夫俗子尋常百姓夾心階層N無人士(下刪三百字),實在只有如那些打車書釘打機王一樣,隔岸觀火。Jeremy Clarkson下面這一段,是整個靴中最接近皮膚癢處的位置了:

There's only one comparable car I can think of. The Ferrari 599 GTO. Kato, if you follow the show closely. Obviously, this has bags more personality than the LFA and feels so much more human as a result. It's fallible and confused, and when it rains it goes all to pieces. It's hard to master, but deeply rewarding when you do.

The LFA doesn't show any of those traits at all. It's more like a Terminator. You tell it what to do, and it will keep on doing it. It absolutely will not stop.

Can you ever love a machine? Of course you can. John Connor did. And I love the LFA

LFA只生產五百輛,車架結構六成半是碳纖維三成半鋁合金,全車以人手打造,每日只可生產一輛,賣一輛蝕一輛。期間車廠在試車時發生交通意外,主力測試LFA性能的總試車手身亡,豐田這次,無論人財都損失了很多。但得到的,不能用錢衡量。在此之前,沒有人相信一個在F1賽場上敗走而回的車廠,能夠造出一輛驚世駭俗的汽車。Jeremy Clarkson在同一篇試車報告中說得很好的一句是:Because, very occasionally, Japan does make a car that's good precisely because it has no soul. 日本人,就是有那種追求完美的性格,也就是超越了常人的範疇,見車如見人,從不過問為什麼,都永遠不跟你講性格,只是服務到底。

這個月,最後一輛LFA駛出生產線。今天的日本,還有沒有上世紀的氣魄和追求完美的精神?沒有的話不要緊,世上也不會再有別的地方的人有這種精神,也就讓LFA放進博物館,給世人定時好好的懷緬一下。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kai人救世界



近來車廠極多召回事件(我同意不應該用「回收」,因為英文的recall是解作要回廠維修而不是送進回收廠那些「回收」),其中福特有三次是召回才推出市面沒多久的Fusion (Mondeo),而本田也要召回多款新車,證明了新車還是讓人家先買的道理。

慢著!剛剛本田又宣布要回收八十幾萬輛上個十年推出的SUV,要回收的原因,是引擎還在發動又或者波箱未推進P檔,車匙也可以拔走,不修理的話死車變「自行車」,隨時對途人及車主構成危險。那當然要修理,但我立即嘀咕:熄車入P檔後才拔匙是基本常識,真的有人會忘了那麼恐怖?

原來真的有!還導致兩宗交通意外!於是車廠收到投訴自然要跟進,但我實在無法不想:那些投訴的人,在投訴前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多搞笑(或恐怖)?還是一點尷尬也沒有,因為根本就是車廠有問題,他們只是據理力爭,還為此感到沾沾自喜?

又啱喎。不是這些連關掉引擎前要推進P檔都忘記的人,我們又怎會知道原來這些汽車有問題要召回呢?那麼我們是否應該要感謝這些人救了大家一命?也正如現在越來越多車廠會安裝油門overriding的系統,行車電腦察覺到勢色不對,剎車會自動介入,防止司機誤把油門當煞車,那麼我們又是否要感激那些把油門當煞車的司機?

說來說去,原來kai人才可以救世界於水深火熱之中,因為他們洞悉一切正常人不能察覺的危機,也比正常人更面不改容地直斥其非。人類的將來,靠晒你地啦!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CVT波箱與人的「麥兜對話」



好窮。年尾好窮。

我的財政狀況不在話下,我說近幾個月出的車,都好「窮」。之前提過的Mirage、日產的NoteSunny,全部都好「窮」。不是指價錢夠「窮人恩物」,而是都用了三氣缸貧燃引擎,還未計有些在公路行走時,其中一個引擎會「睡一睡」罷工那些。連寶馬1 series都研究如何學他們「窮」。明明唔窮學人扮窮,叫「寒酸」。

汽車雜誌都說:很有希望啊!時勢不好啊!油價飛升,大家要環保d啊!我心想,那麼環保,坐巴士囉!行路囉!

我在想,為何駕車要那麼「窮」?窮也不只,還要加CVT無段變速,跣啊跣啊跣啊我想,假如車可以和車主對話,大概會是這樣:

人:大佬啊,我kick down架喎,你無嘢啊嘛?

CVT:慢慢黎,後生仔,有d嘢唔急得架,一急又嘥油架啦跣跣跣。

人:阿伯,我想爬頭喎。你叫我唔好急?你個三氣缸引擎手足嗌到拆天啦喎。

CVT:哎啊,有人,啊唔係,有engine嗌咩?我聽唔到都話要慢慢黎囉跣跣跣。

人:我頂你唔順啦,我都係想要番傳統自動波的車。

CVT:後生仔,好食油架,做人咁急無益架,慢D個人又順D,我地呢d見慣風浪,出左幾十年,以前都仲係只能湊1.5公升呢d細路,而家夠膽服侍3公升以上個d大人架啦!呢架1.2就更加無問題啦!跣跣跣

人:你見慣風浪就唔會一直淨係內銷啦!你一個海都過唔到啊,仲風浪!

CVT:後生仔你真係無禮貌,你而家唔係用緊我咩?出左個海架啦,黎到香港了,你們香港人不是很喜歡「日本本土版」咩?跣跣跣拿拿拿,而家咪比到油你囉!

人:我x你!我而家落緊鈄啊!我想人手降檔但你唔比啊。

CVT:所以咪叫你忍讓吓囉

忽然覺得好麥兜,連駕車都咁「麥兜」,鬼叫你窮仲係都要駕車啊!頂唔順都要
頂!

駕電飯煲出街

提起三菱,我想起電飯煲。不是因為早前他們很自豪地介紹那個七千港幣的「包唔un胃」電飯煲,而是因為他們的汽車越來越像電飯煲。

我不只說他們的車像電飯煲一樣實用的,我是說他們的車真是越來越像電飯煲。你看Mirage,根本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覺得「電飯煲!焗蛋糕?!」很有智慧那些「西施煲」!那鋼軨車轆,假如電飯煲有車轆方便你拖住通屋走,that’s it!還有好多顏色架!七彩蝦條姐姐任君選擇,係咪好電飯煲呢?


還有Outlander,整個車型比例就是那個七千蚊電飯煲,尤其是車頭鬼面罩,幾乎是和那些你想煮粥還是想煮爛飯的按鈕一樣,很有按下去的衝動,惟望不要像生米煮成熟飯一樣出蒸氣。


我們以前都認為,「百貨企業」(conglomerates,其實韓國大部份汽車生產商也是)很威,不只有能力生產錄影機啊電視啊雪櫃啊洗衣機啊,連車都有啊!集齊一套你的生活盡是三菱,嘩!好幸福啊!好廣告啊!當然,三菱的汽車,也曾經ok過,直到十年前,被踢爆隱瞞產品有問題達二十幾年,還涉及幾宗致命交通意外,形象大插水,三菱汽車才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話。其實,不是那幾宗意外,三菱也真的不差的,即係咁,你屋企部東芝、聲寶、樂聲牌電器也沒有令你有過甚麼頭暈身慶,日本嘢唔會差得去邊lair

還是澳洲人最識貨,雖然三菱在幾年前也停止在當地生產汽車,但澳洲仍然是三菱其中一個最大的市場。只是有多點閒錢的,都不會選三菱,因為三菱像那些舊式雜貨舖一樣,去貨不夠快,又不會太熱衷入新貨,不夠豐田本田那些「超級市場」爭。


三菱,真係不差架!問題是,大家都估唔到三菱真係會出「電飯煲」汽車嘛!我不介意它像電飯煲一樣易用可靠,但外型像電飯煲,又不是繽紛嘉年華那些花車大巡遊,你駕出去不尷尬的嗎?讓我告訴你,至少日本人不臉紅,Mirage一推出,平均每個月賣三千輛,在銷量榜前二十名徘徊,死未?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唔明


前一兩年當我發現Hyundai除了Sonata外,還有i40這款「細碼版Sonata」,我以為細碼版是專攻歐洲、Sonata則以美國市場為主,okfile closed

然後,我發現澳洲兩款車都賣,Sonatai45,比i405個號碼,唔明。後來想起,澳洲有Accord EuroAccord一齊賣,明d唔明d,總之有大有細,任君選擇。結果,Accord Euro是比Accord好賣的,仲係明d唔明d

然後,我想起Accord Euro在美國是以Acura TSX的名義售賣的。唔明。i40不會在美國開賣,明。萬事得6在美國以加大碼應市,明。但新一代萬事得6以加大碼在全球應市,不再分歐洲版和美洲版,唔明。

Passat在美國以大車規格的NMS底盤應市,明。中國版Passat也一樣以這款美國版發售,我明,但歐洲版一樣以Magotan應市,唔明。Accord EuroAccord Spirior的名義和Accord一起開售,唔明。中國人不是甚麼都要比人大比人長才安樂嗎?為什麼又會有短陣版?

美國人喜歡大,我明。但歐洲版一樣開賣,我唔明。歐美車主喜歡操控較靈活的細碼版,我明,但萬事得6為了遷就美國市場索性犧牲操控而放棄歐洲版,唔明。當然,我知道要明白不難,多點選擇市場有利佔有率嘛!只生產一個版本有利控制成本嘛!我明,但兩個原因放在一起,我有點精神分裂,又變番唔明。

然後,現代以i40在香港應市,但一水之隔的澳門就取Sonatai40、香港行貨一直以美版Accord應市,但水貨的歐版/日版Accord賣得開巷、Passat因為NMS只有左軚,自然以歐版應市,Mazda6…日本賣乜,香港賣乜。

我都仲係唔明。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出醜


我一向都很喜歡看車壇是非…慢著,有哪個車迷不是?

這次,是快意和日產。話說快意在美國洛杉磯車展中展出了500的電動版,快意車廠洋洋得意地說「證明了電車不一定要醜」。

即係咁,你剛剛獲選港姐冠軍,第二天聽到有人說「而家d港姐冠軍個個都係豬扒」,你會怎樣做?通常兩種反應:他不是在說我,又或者反擊:你好靚咩?有咩資格話人。日產呢,就揀了第二種方法。


「快意也有些產品以醜出名。」我完全同意。Multipla醜到連強國山寨車廠的出品放在一起都忽然變靚,那些終日說Pontiac Aztec和Honda Crosstour醜的人,真是井底之蛙,走一趟以fashion馳名的意大利,見到Multipla你的感覺,大概和聽到劉江華將被委任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一樣,兩個字:「作嘔」。另加兩個字:「見暈」。


問題是:人家都沒有開名說你的產品醜,市面上又有很多電車生產商,即係咁:無人會話朱玲玲和李嘉欣係豬扒,佢兩位都費事出黎澄清,所以衝出黎反擊個位,有99.99999999%機會是真的豬扒,又或者連自己都覺得自己是豬扒,才聲東擊西說人家都不是好貨色,但又沒有否認自己是豬扒。你看Tesla幾時有出過聲?

於是這個故事的教訓是:醜,學我老父常常掛在口邊的四個字:「收埋佢啦!」還要慌死人唔知學人反擊,唔知醜加出醜。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並非不可能



森那美打算引入比亞迪電動的士的計劃因為之前的燒死人事件(電的士與跑車相撞後著火活活燒死車內乘客)而停滯不前,另一邊廂本港的士龍頭大哥(不是,獨市供應商才對)忽然宣布推出Prius混能的士,據報還跟油公司達成協議可有油費優惠,加上本身的慳油特性,預計燃料費和目前的石油氣的士相若。

有口痕友立即說Prius的電池怎麼可能承受長年累月在街上奔走,相信三幾年就要報銷,立即被網民「恥笑」。原來Prius一早已經在世界各地城市用作的士,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澳洲某買了的士作為搵食工具的公司的Prius,七年內行駛了550,000公里才需要更換電池,就算是香港來說,七年內要一輛的士走五十幾萬公里也很難,以一輛的士的壽命約十年、行走二十幾萬公里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不過Prius賣點是慳油,以澳洲來說,Prius比一般電油車的耗油少一半,電池又耐用,用它來做「搵食車」當然是不二之選,但香港有汽油稅,要「捱貴油」,實際的效益其實已經抵銷了不少,這次還是豐田代理和油公司一起合作才做到和石油氣的士差不多油費,吸引力大減。

政府多年來以石油氣取代柴油的士以達到減低的士廢氣排放的問題,香港空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數量卻未見大幅改善,石油氣的士的排放也不是想像中那麼乾淨,尤其是碳氫化合物的排放亦對人體的呼吸系統造成傷害,十幾年下來,街上越來越多車齡偏高的的士,我們常常把空氣污染歸咎於巴士,其實數量更多的小型商用車輛(如的士、小巴、客貨車)的影響遠高於你想像。

既然政府自己也購入了多批混能車甚至電車來起示範作用,或者也是時候想想怎樣鼓勵業界以這些更環保的的士作為「搵食工具」了。其實除了豐田與比亞迪外,據聞快意的電車Doblo也有意在香港試行,只是一說試行,業界一律耍手擰頭,但只要政府想想,當天是怎樣把的士由柴油變成石油氣,可見只要配套和政策雙管齊下,並非甚麼不可能的任務。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不長進


提起本田,最近又有另一消息,指本田總部非常不滿澳洲的銷情,指全世界只有澳洲,萬事得賣出的數量比本田多。

還要是超多。單是去年全年,萬事得已經比本田多賣三萬輛。本田當然不忿氣,萬事得有的東西,我也有,偏偏就是不夠人鬥,你有CX-5我有CR-V,你有6我有Accord、你有3我有Civic,我是大廠你不是,為什麼會這樣?

網民說萬事得的價錢就是比本田便宜。但本田問心:你今時今日的產品,值不值得比萬事得賣貴點?你的design language,連實事求是的澳洲車主都受不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美國人對你義無反顧,其實你知不知道?再加上另一個掛著H字 Logo的現代,正在不斷搶所有車廠的生意,本田在澳洲基本上不是有太多優勢。

話得說回來,當年萬事得在澳洲縱使有個Aussie Ford兄弟,但就算兩廠的badge engineered的產品中,仍然以Ford領先,直到近年它和福特脫離關係,才靠好產品翻身。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豐田一枝獨秀、日產靠SUV和Pick Up保住江山,本田卻甚麼也靠不住。這個時候本田竟然有閒情逸緻找自己和萬事得比,難保下一步連在澳洲有點主場之利(畢竟曾經在當地設廠)但已在苟延殘喘的三菱也要比一比。當真如是的話,也實在是越來越不長進。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令人唏噓的Civic



本田Civic推出才一年後迅速小改款,主要原因還是各界(包括權威的Consumer Report)一致劣評。由內到外,由操控到內籠到外形都批評得體無完膚。

但奇怪的是,新Civic在美國推出至今,一直長踞銷量榜前列位置。很多網民都大惑不解,留言盡不是味兒。

看上面兩段,真是很難組織成一個合乎邏輯的故事。假如新Civic真的那麼差,為什麼銷量仍然那麼好?既然銷量那麼好,為什麼本田仍然要那麼急改款?

你想填好這些洞嗎?OK,很不科學化(也就是像網民那個版本)的說法是:本田Civic多年來已經建立了很強勁的brand loyalty,忠實擁躉忠心不二,產品的耐用性大家有信心,而且論駕駛感覺,即使大家都覺得這代的本田Civic退步了很多,韓國車的行車平順性有很多人仍然覺得不及日本產品。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次本田是靠「食老本」救了自己。

那麼既然本田這次是「一額汗」賺回來,也自然不敢怠慢,既然Civic在汽車傳媒的口碑不是那麼好,本田無論如何都要「從善如流」,立即針對他們的批評痛定思痛,官方圖片出了,很多人覺得外觀上好看多,但更多人認為,內籠這一還是這一代本田Civic最大問題,一天還沒有見到真身,一天還是不能評論。

好笑的是,在地球另一面,澳洲以至東南亞發售的本田Civic因為較美國遲推出,趕及在推出前先來些改動,因此這次的小改,並不適用於澳洲和東南亞國家發售的Civic。至於日本和香港,這一代Civic根本從未推出,以這兩個不再擁戴家庭房車的市場,究竟會不會推出都仍是未知之數,回想本田當年靠Civic在這兩個地方發跡,真是有點唏噓。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完成歷史任務


近日有兩款福士的「劃時代」汽車先後停產。

所謂「劃時代」,不是因為他們的技術,而是他們真的生產了超過三十年:巴西市場的Kombi(即第二代的福士van)和內地的桑塔納,當多年來福士傳了多遍要復刻VW Van,其實根本一直在生產,還與時並進的加了個鬼面罩換了個水冷引擎,至於桑塔納,就更是國內汽車業的同義辭,福士因為它搶盡先機。

當然,你會說這兩款福士都不算厲害,福士的甲蟲停產都只是不夠十年前的事,我想論機械性,這些車都沒有現在大量出現在新車上的電子儀器,加上新興市場對汽車的規格要求一向不高,所以才造就這些幾十年不變的車系。對於已發展國家的人來說,這真是匪夷所思的事。

只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尤其是中國這個新興市場,人民富庶起來,對汽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會行會走的車,國產私營車廠大量供應,大眾汽車不再只是「大眾化」汽車。新一代的桑塔納,其實就是Skoda的Rapid,質素完全是大躍進,價錢相信不會有太大增幅,今時今日的國內同胞也自然付擔得起有餘。


有人說福士終於肯停產這兩款長青樹,是件好事,畢竟都是多年前的規格,說安全性和技術都是落伍,以往車廠不斷透過輸出技術到發展中國家來延長車款壽命這一招已經不再行得通。只是商機處處,世上還有很多不知汽車為何物的國家,套用老掉牙的故事,兩個商人看到新大陸沒有人穿鞋子,一個認為那裡沒有賣鞋的市場,另一個卻認為這是把握機遇當開荒牛的好地方。汽車帶來生活質素的改善,對第三世界的國民來說,怎樣說都是夢想。所以說不定舊桑塔納還是有它的生存空間,但以目前來說,上述兩款車似乎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任務了。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日廠勢危



好了,Suzuki「終於」敗走美國了。難為了代理商們要破產收場而已。

Suzuki應該一點也不覺得可惜。以Suzuki目下的四輪車系列(不要忘記Suzuki的電單車是認了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的),根本和美國人是兩個世界的事。Suzuki多年來靠的是GM一直「照住細佬」,於是Suzuki只是「雜嘜」,既把韓國次貨貼上自己招牌,亦任由自家製品貼上各種來去匆匆的GM牌子像Geo,但Suzuki本來就不是做這些車起家的,他的Kei家在日本賣個滿堂紅,Swift在歐洲都受落、更雄霸印度這個跟中國一樣狂買車的國家,小車,在美國根本沒有生存空間,就算近幾年油家飛升,日圓高企下,連本田賣的Fit/Jazz也賣一輛蝕一輛,你叫Suzuki如何跟人競爭?

更何況是,自從GM自身難保後,他的所有「亞洲伙伴」也被他離棄了,Isuzu也撤出美國商用車市場,Suzuki還會遠嗎?加上美國的金融海嘯、福士和韓國車廠強攻美國,愛四驅的有富士,Suzuki真是完全沒有需要留在美國。

Suzuki一去,大家都在估,下一個會否是三菱。好笑的是,三菱的高層立刻撲出來否認,但和Suzuki不同的是,三菱在全世界都是苟延殘喘,是日本車廠中的亞視。而且Suzuki在和美國毗連的加拿大,反而還有市場。只是我抓破頭也不知道,到底和美國人品味相若的加拿大,反而容得下Suzuki。如果只是和滙率及經濟有關,那麼多少反映日本車廠如今的局面有多嚴峻。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咪做幕後黑手!


撳完lift既阿朗素,打完噴嚏的Webber,去完廁所的舒密加,車廂睇黎乾淨,其實暗藏邋塌有沒有想過你的座駕最多細菌的地方在哪裡?

記得前兩年租車,由於很久沒有駕車,不自覺手汗也多了,過了幾小時,已經聞到方向盤有點異味,那時我已經在想:「軚盤的細菌含量,不認第二也屬第一」。

但事實又是否這樣?早前已經有人做過研究,結果也蠻嚇人的。最近福特再委託密芝根大學來個全車大搜查,找出全車最骯髒的地方。結果證明我的感覺沒錯,方向盤的而且確是其中一處最骯髒的地方,還有盛杯器附近、那些我們常用的按鈕如收音機、冷氣機開關,總之集中在中央控制台的那些地方,簡直是病菌的溫床,有多骯髒?據《每日郵報》的報道說,方向盤的細菌數目,隨時是廁所的九倍!至於病毒的種類也層出不窮,由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到葡萄球菌也有,全部都足以致命!

為什麼車廂那麼骯髒?當然因為大家的衞生意識不足,光是鞋子和寵物帶來的細菌已經夠恐怖,加上車廂是細菌最愛生長的地方,我們又常常在車上吃喝,洗車又集中在車外而非車內,於是很多人基本上把車廂當了垃圾堆填區。

眼不見為乾淨。但當我今天說了給你聽,你還會隻眼開隻眼閉嗎?第一件事不要把車廂當飯堂,第二件事快快買支清潔劑來個車內大掃除罷!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德意舌戰


最近鬧得熱哄哄的,相信是快意總裁Sergio Marchionne指福士「傾銷」貨品來趕絕其他歐洲品牌。福士那邊廂,Ferdinard Piech當然不甘示弱「還拖」。

的確,歐洲車廠正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福特、快意、歐寶、標緻,無一不是正在蝕大本。剛剛還看到新聞報道標緻參與罷工的員工被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認真誇張。標緻會不會成為首先倒下來的歐洲車廠,真是未知之數,反而福士卻處處看漲,難免惹來其他車廠話柄。

那麼福士,究竟有沒有「傾銷」?我只可以說,當車廠夠大,它自然可以運用固有的優勢去做price setter,在規模上福士亦坐擁西雅(Seat)和斯柯達(Skoda)這些平價品牌,FiatOpel可以爭的市場,福士集團基本上好像膠袋一樣封著你的耳鼻喉,想不窒息才怪。當然,Opel的「母親」通用還要用雪佛蘭「笠殼韓國大宇」來自殘,難為麥克爾當年那麼緊張歐寶,又由得通用這樣下毒手。

單就香港來說,福士以平取勝來爭取市場佔有率,「傾銷味」濃烈。但福士不是不用付出代價,你看近幾年福士銷量停滯不前,維修配套做不好,令其他車廠迎頭補回之前失去的市場佔有率,所以這一招不是沒有風險的。另一方面,福士「傾銷」,首當其衝的自然和SkodaSeat自相殘殺,加上旗下有些品牌如林寶堅尼的銷量開始無以為繼,賓利前幾年都一度出現虧蝕,去年才轉虧為盈,但一向鯨吞貴價車的中國市場又開始放緩,福士可謂腹背受敵,唯有用這招自保。

話得說回來,雖然歐洲經濟極度不佳,我們由美國的例子看到,汽車這類耐用品最終還是會有替換的一天。只是一推遲就是幾年,到時這些車廠是否守得住又是另一回事。福士要這樣拼命地掠奪其他人的江山,或者這些「瀕危」車廠要怪的,不是福士而是平霸式大件夾抵食的品牌如Dacia在不斷擴張。連日產也宣布復辟Datsun來攻打平價貨,福士來個先發制人,也無可厚非,至於這算不算霸道由該廠和鈴木之間的瓜葛來看,加上人家有條法例做擋箭牌…Marchionne,你不是第一天才認識Piech嗎?更好笑的是,以你的性格和串嘴,你其實也不是省油的燈啦!當然,我明白你寧願推Alfa進火坑也不賣給福士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無人駕駛



長假期來到,見到一眾嚇死人的假日司機,有沒有想過不如有一日,所有汽車都是無人駕駛的,你說多好?

天方夜譚?當然不是!根據《經濟學人》的報道,不少汽車生產商也在研究這東西,當中包括富豪和奧迪。現時車上的很多東西,其實和無人駕駛需要的儀器息息相關:如定速巡航系統、在預計突發情況時幫你加一腳的剎車輔助系統,自動泊車系統,原理也是裝上了雷達,量度好四周環境再泊好你的車,甚至你日常用來傍身的車內攝錄機,當然還少不了行車電腦,這些裝置其實只要改裝好,無人駕駛,隨時準備好。

不過最熱衷這科技的,你估不到了:是谷歌!這搜尋器巨人,其中一項最出名的服務是Google Map,用來拍街道實景的車,其中竟然有些是無人駕駛的(當然,司機還是在車內,但只於突發時才伸出援手,平常基本上由得電腦自行決定),大大話話已經行走了五十萬公里,當中從未發生過交通意外,反而在有司機駕駛的情況下,該公司的車隊發生過一次意外。

當然,電腦除了判斷前車的距離和周遭的環境外,在目前大部份汽車都有人駕駛的情況下,駕駛者的心情和駕駛態度也會影響電腦的判斷。這一點,也有軟件商在研究一套可以偵測某種駕駛特性的軟件,然後叫電腦避之則吉。人工智能這回事,令電腦越來越像人腦可以分析其他變數,不是甚麼難事。

不過,多得我們領教過的機、病毒甚至黑客入侵,都令我們不敢對電腦百份百信任。事實上,無人駕駛的軟件,真的很易被黑客入侵,有心人想藉此來發動恐怖襲擊,不可謂不令人擔心。究竟這項科技會怎樣發展,除了取決於車廠和科技公司外,究竟我們有多願意讓電腦取代人腦,以及是否願意犧牲駕駛樂趣這東西,也足以影響將來的發展。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簡約vs複雜



Walter de Silva說,設計七代 Golf時不想再亂添大量腰線,因為Golf是走耐看路線,如今汽車設計主流的那些複雜線條,很快就會惹人厭。還「膽粗粗」的指出Hyundai這類fluidic sculpture,看得人很累。


他真坦白。不過如此一番言論,出自膾炙人口的愛快156的設計師之口,不可謂不驚訝。當然,愛快156絕非他所說的「看得人很累」的設計,但也不是Audi早年走那種Bauhaus路線。我已經不是要求Alfa的迷魂曲線,但Golf第七代,出自他手中,竟然有太多「間呎痕」,我是有點失望,不過他所說的簡約風格,我完全贊成。


我之前也提過,目前的汽車設計,看得人很累。由萬事得Nagare過渡到Kodo概念,到Hyundai的fluidic sculpture及Infiniti的死魚式借鑑Essence Concept,不提早老花眼才奇。新近加入戰團的有豐田,新推出的Auris、美版Camry的回力標造型、日產Note的Squash Line、凌志的Spindle Grille、福特的「翻啅Aston Martin」,未至於over,但很易走火入魔;每看五分鐘要閉目養神十五分鐘。


我真的很懷念Peter Schreyer主理奧迪時的設計。TT、A6,像工匠千錘百鍊雕塑出來的青銅藝術品,放進博物館毫不失禮。他主理下的Kia,是目前比較有希望的品牌,惟望Tiger Nose的design language不要越來越過火,變了寶馬像「採礦過度」的鼻孔(Quoris—又稱Canine,對不起,K9,我在講你)。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等等等等等等等…



近來發覺一個現象,就是代理商千辛萬苦向車廠爭取引入某些車款到港,三個月後,該車款立即轉款/facelift,買了車的新車變舊車。


類似例子,豐田已經發生過好幾趟。早輪的Wish、再早期點的Noah、Ractis,還有最近的Auris和Mark X,Auris還要是大改款,Mark X的改動也不少,雖然兩者主攻Niche市場,「中招」者不多,但這些人是真金白銀買回來,也應該和他們抱不平。


另一品牌有這個情況,要數標緻。之前森那美停了引入這個品牌的車款一陣子,「復出」的陣容,全部都推出了一段時間。於是最近RCZ率先改頭換面,四十幾萬買回來的「型仔座駕」,不夠一年立即有新版。可以預期,品牌旗下的3008和5008,距離小改款也不遠,「幸好」觀乎此牌子在街上的曝光率,「中獎」的人應該比上期六合彩頭獎得主數目更少。


當然,有人會喜歡舊貌,是阿Q也好,是死撐也好,沒有人會質疑。但我相信沒有經紀在賣車時會主動跟客人說:「這款車一年內會改款的,你等一等啦!」明跟自己倒米。我自己在福士都有親身經歷,還要親口問,對方還答:「邊有咁快!」當年真的心動過買五代Golf GTI,但把持得住,混了吉。

那麼廠方一天不推出改版官方照,你又不可以說她錯。但既然知道汽車普遍也有一個轉款期,不想短期新車變舊車的話,做點資料搜集,上上網,問問人,忍一忍手,「執輸行頭」這回事,絕對不會發生在買車時。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政治超越了經濟考慮



中日關係在釣魚台事件後急轉直下,大家在電視上看到最震撼的畫面,往往就是日本品牌的汽車被砸、被推翻。


不看數據也知道,這次事件,對日本品牌的汽車造成很大衝擊,但實際數字又如何?


根據彭博的數字,三大日本品牌豐田、日產和本田,在中國內地市場盈利貢獻分別佔總體的17%、30%和15%。不說不知,原來日產才是最首當其衝的日本品牌。但總體來說,由今年為止,日本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被德國迎頭趕上,市佔率同為22%。這次的騷亂,更迫使有關品牌停產、代理商不敢開門做生意,因此可以預期,今年日本車的銷量,除非事件很快平息,或者年尾可以追回,否則情況只會更差。


如果撇除領土糾紛寸步不移的性質,中日之間面對這場角力,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我之所以從頭到尾都說「日本品牌」而不說日本車,原因是大部份在國內發售的「日本車」,根本就是中國製造,車廠都屬中外合資,還要中方佔51%的股權。所以罷買日貨,如果是以原產地來說,是捉錯用神,罷買的是國貨、砸的也是國產車,當然如果他們認為有日資成份,日方也會受苦,也無可厚非,但兩敗俱傷,純計股份而言,中方較「蝕底」。


當然,說到領土這回事,真是甚麼經濟理論都要置之不理。透過暴力去施行的這種「另類經濟制裁」,太陽之下無新事。始終做車是一門高風險的生意,備受政情、工會和市場轉向影響。尤其是於當今全球經濟動盪不安的局勢,日本品牌剛剛稍為恢復元氣又再面對另一困境,兩國政府仍然無視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而劍拔弩張,可見政治,往往超越了經濟的考慮因素。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真的有不吃草的好馬?



在網頁看到新一代的Mondeo其中一個引擎配搭是1.0公升Eco Boost,嚇呆了。

那是中型房車啊!1.0?推得動嗎?當然推得動才敢用,那是增壓器的功勞,雖然馬力不算大,未到一百匹,但應該推得動,只是你想省油,自然就不要奢望它在爬頭加速就會得心應手了。

不禁想起,在油價仍然高企的年代,車廠越來越無所不用其極了。Supercharger的好處,是少了turbo引擎的渦輪遲滯,透過高壓縮比來增強引擎的效能。這種技術早年曾經用過,連平治都有Kompressor型號,後來不知是否和引擎運作時的refinement有關,近年似乎少了車廠用,但油價一升,車主動輒要汽車有40mpgsupercharger又再成為了車廠「救助」對象。如Mazda一向對引擎研發有心得,最近就不斷在新車系配上skyactiv引擎;韓國的現代,也開始加入早幾年三菱也大力推行的直接噴注 (GDI)引擎,透過燃油直接噴注技術,令汽油的燃燒更徹底,從而做到用盡每滴油的能量。當然,這些引擎的耐用性還是未知之數,畢竟長期在高壓狀態下工作,部件得要相對耐用,才抵得住這個「熱廚房」。

不過可以預期的是,未來的新車,引擎的容積未必再和汽車的馬力有必然關係。馬兒好又不吃草,似乎並非沒有可能。未知新的福特代理有沒有膽識把這新引擎配搭引入,在無Hybrid非電動的情形下都做到超省油,相信香港人懂得計數罷。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誰是銷量王?


豐田真的很在乎Corolla的「銷量王」地位。


話說,福特宣布今年上半年,旗下的Focus家庭房車銷量超越了Corolla,數字方面當然經過核實,所以才可以那麼高調,但豐田立即反擊,因為Corolla系列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名稱與「變種」,有Auris、Corolla Rumion、Scion Xb、Matrix、Corolla Fielder,反而Focus全世界都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由掀背車旅行車到四門房車都叫「焦點」,條數自然清楚啲。


但銷量,有甚麼好爭拗?又說豐田不緊張自己的一哥地位,為什麼要出來澄清?那麼你有所不知了。Corolla和Focus,其中一個形象就是mass,為了mass,當然是要討好全世界,不可以討人厭但不求令人印象深刻,也就是mass的定義。Focus或者多了點操控多了點style的形象分,但骨子裡仍然是賣mass,歐洲人買車表面看來是挑剔,但你看近年來豐田越來越掌握到箇中口味,你就明白他們要的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設計。那麼Focus是否搶了Corolla很多生意?我可以說是互搶,因為彼此的product differentiation越來越少了。


相對來說,Corolla在亞洲市場,有萎縮的趨勢。在日本和香港,Corolla早已於銷量榜上消失。剛發表新一代Auris (即Corolla 掀背)的形象年輕化了不少,相信這代Corolla在設計上也會大膽了,這一險著無論如何都要走下去,否則像Camry一役「唔湯唔水」,Focus始終有一天可以反駁你就算大包圍條數都贏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