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Write the future


先旨聲明:我不覺得電車是我們的“future”。

我知我知,我那樣說很政治不正確。我亦不會用數據來跟環保份子抗衡,無得鬥的事,我是不會螳臂擋「電車」的。但我連Hybrid都不喜歡,更何況電車。

電車,早在上世紀初就遭到淘汰,在汽油車還未盛行之前,電車還可以也文也武,汽油車一出,電車立即式微。當然,當時的技術未成熟,如今各大車廠都紛紛推出電車來應市,證明了科技進步,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但那不代表電車是我們的未來。

首先,汽油車所以盛行,源於他的動力操作,最符合人類的邏輯,你的油門踏得有多深,汽油就燒多少來推動汽車;你可以用不同的波段來配合引擎的運作。加上發動機有聲音,同時利用了人類的視覺和聽覺,由駕駛者以至路人,都可以憑他們的感官去應付路面情況。以石油作燃料,開發上相對便宜,儲存上亦沒有氫氣等其他燃料危險。人類的文明,是由石油創造的,而上述各種優點,正是石油那麼難於取代的原因。有陰謀論的說法是和中東的石油政治有關,但這件事上,我傾向相信是人類「貪方便」的結果。


相反來說,電車的起動,本身像蠻牛,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他本身的動力傳送就不是漸進的,因此要在技術上營造出傳統開車的感覺,就要靠很多人工的裝備,我們可能還在用方向盤和波箱來控制汽車,實情是他們已經喪失本來的功能,只是淪為向電腦輸出指令的工具,所謂的駕駛感,其實只是人工營造出來的。

至於引擎聲,更加是零分貝。我們過馬路除了用眼睛觀察交通外,有時也會用耳朵估計來車的距離。沒有引擎聲的車,隨時會像「攝青鬼」一樣出現,現時有很多Hybrid汽車,在時速低於廿幾公里時是純由電力驅動的,因此在世界各地都發生過因為無引擎聲,行人留意不到車輛駛過而導致的交通意外。各地政府亦開始研究強制這些無聲的汽車製造「假引擎聲」的法例。而對於某些跑車愛好者來說,「毒啞了」的電動跑車簡直令他們欲望全失,蓮花就想到為他們電動跑車「配音」,由駕駛者選擇引擎聲,也真夠自欺欺人。


只是更重要的課題,是電動車對環保是否真的有那麼大幫助。假如我們仍然是以燃燒石油來產生電力,基本上不會令我們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甚至只會加重我們對燃油的需求。電池的壽命亦是一個問題,即使目前的技術據說可以令電池使用十年,但電池不同引擎,是all or nothing,目前已經有保險公司把電池車在十年後的貶值率達百分之一百,即完全沒有價值,即是說電動車基本上是沒有二手車市場,再加上廢置的電池如果不妥善處理,又是另一場生態大災難。如此說來,就像把垃圾送往堆填區一樣,我們只是將問題轉移,然後騙說事情已經得到徹底解決。

當然,我們的政府一向愛趕潮流,見人家追捧自己為最適合發展電動汽車的城市就飄飄然,誓要大力發展電動車。於是一項又一項的「德政」,往往就是給人「搵笨」般「搵番黎」的。當然,同樣願意趕潮流的你,大可以快快買輛電動車回家,搵政府著數(稅項優惠)之餘,開冷氣時又不會排放廢氣,斷估他們無理由要你停車熄匙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